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证券导报 |‌法治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加快发展气象经济 赋能海南新质生产力

  ■ 郑彬睿

  气象经济是指将气象条件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形成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点的经济活动的总称。2024年国家数据局等十七个部门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我省发展气象经济提供了政策指南。气象与经济的关联度紧密,在各行业、各领域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赋予了气象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大力发展气象经济,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深刻认识气象经济规律

  把握气象产业的战略意义

  气象经济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气候治理紧密相关。深刻认识气象经济的规律,把握气象产业的战略意义,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大价值。

  气象经济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关键战略支撑和绿色动能。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高效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气象经济是以气象作为基础性生产要素,既包括对风能、太阳能、空中云水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包括通过气象观测获取的各类气象数据,与农业、工业、交通、旅游、能源、数字经济、水利、康养、文化等多个行业密切相关。在农业领域,气象数据可以帮助农民实现智慧农业,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中的重要体现。在能源领域,对气象条件的准确把握,有助于优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调度,可推动能源产业向更清洁、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不断催生新的能源生产模式和相关技术,成为新质生产力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应用。气象经济所蕴含的科技创新元素,如气象卫星技术、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等不断进步,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气象经济在气候治理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安全风险,而气象数据是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制定灾害应对策略的核心依据。通过对长期气象观测数据的分析,有关部门能掌握气候系统的演变规律,监测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等。这些信息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制定气候政策、设定减排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气候治理行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气象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气候韧性能力提升。例如,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气象预警系统和海洋气象服务,加强应对超强台风等灾害的措施,减少气候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气象经济还促进了气候服务市场的繁荣,吸引更多的耐心资本和前沿技术投入气候治理相关的领域,如碳交易市场、气候适应技术的研发等,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多元化气候治理格局。

  依托气象经济发展

  打造海南独特竞争优势

  海南“五向图强”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和“三度一色”比较优势与气象经济紧密相连,气象经济在农业、海洋、航天、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应用,为海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气象经济是海南“向种图强”的重要保障。海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培育的重要基地,超过70%的农作物品种经过南繁培育。气象经济产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打造海南特色的“数据要素×热带农业”的应用场景,提升种业生产数智化水平,支持热带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相关服务企业融合利用遥感、气象等数据,加快打造以数据和模型为支撑的种业和其他数智化场景,实现精准种植、精准养殖等智慧农业作业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助力海南打造“南繁硅谷”。

  气象经济为海南“向海图强”提供保障。发展深海科技、海洋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海洋产业是“向海图强”的重要方向。通过发展气象经济,可以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数据要素×工业制造”“数据要素×交通运输”“数据要素×气象服务”“数据要素×应急管理”等新应用场景,如升级北斗船载终端可视化气象预警服务系统,加强海洋气象观测网络建设,提高海洋气象观测和预报能力,为海上交通运输、渔业生产、海上搜救等产业提供精准、高效、安全的气象服务。结合海洋经济的特点和需求,开发海洋国际公共产品,如海南与东盟合作,共同开展南海蓝碳研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为海洋经济圈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气象经济是海南“向天图强”的关键支撑。文昌国际航天城是中国重要的商业航天基地,海南正围绕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等“航天+”产业加快推动项目落地。气象经济产业链在航天产业中至关重要。可推动气象经济产业链和航天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数据要素×科技创新”应用场景,推动科学数据有序开放共享,促进商业航天基础设施、航天发射项目等产生的各类数据互联互通,支持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天科学数据库建设,强化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和场景应用。支持开展“人工智能+航天”大模型开发和训练。探索商业航天新范式,充分依托各类气象数据库与航天知识库,推进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以数据驱动发现新规律,创造新知识,加速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气象经济是海南“向绿图强”的重要“名片”。海南致力于打造“清洁能源岛”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依托丰富的气候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可打造“数据要素×绿色低碳”和“数据要素×文化旅游”的应用场景。可加强气象经济产业链建设,推进气象、水利、交通、电力等数据融合应用,支撑气象和水文耦合预报、受灾分析、河湖岸线监测、突发水事件应急处置、重污染天气应对、城市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等。加强生态环境公共数据融合创新,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为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发挥气象经济全产业链保障作用,支持旅游经营主体共享气象、交通等数据,提升旅游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气象经济是海南“向数图强”的独有优势。海南利用自贸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数字经济。气象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数据资源,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气象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新的趋势。海南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气象经济的创新发展,持续加强国际气候治理合作。通过加强气象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建设,提高气象服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结合数字经济的特点和需求,开发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和应用场景,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台风灾害预警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气象观测设备等,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作者系海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系海南省马工程专题课题“数字脱钩”背景下海南自贸港与DEPA成员国跨境数据流动监管研究2024HNMGC12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特别报道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理论周刊
   第007版:理论周刊
   第008版:昌江视点
   第009版:教育周刊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世界新闻
抢抓平陆运河带来国际流量新机遇 加快建设洋浦“双向双枢纽港”
发挥海南自贸港优势 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气象经济 赋能海南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