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媛艳)全国农技中心近日在三亚举办首批认证种子上市启动仪式,首批通过认证的27家种子企业代表获颁种子认证证书,此举标志着我国种子认证制度已“开花结果”,种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2024年我国共有玉米、小麦等10类作物、109个品种申请种子认证,制种基地11.6万亩。目前已有35个品种300多个批次、1000多万公斤的种子通过认证。检验结果表明,通过认证的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种子发芽率和品种纯度水平均显著提高,其中认证玉米种子比单粒播标准分别提高4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认证杂交水稻种子比国家标准分别提高8.6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全国农技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首批认证种子上市,是我国种子认证制度建成实施的重要里程碑,随着更多高质量认证种子的推广应用,将为促进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据悉,种子认证是一种国际公认的、以高质量种子为目标的合格评定制度,是实现由“好品种”到“好种子”的最有效途径,被誉为好种子的“信用证”、种子企业的“体检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2023年8月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后,种子认证首批目录、实施规则和技术规范等配套文件相继印发,首批2家种子认证机构取得相应资质,首批种子认证检查员获得注册资格,2024年种子认证制度正式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