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证券导报 |‌法治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15年07月12日 星期日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异域风情

伦敦的戏剧

  ■ 阿丁

  很多年,我都在想:戏剧对于伦敦来说是什么呢?不是因为这个城市有戏剧街,尤其是在伦敦的西区,剧场很“泛滥”,也不是因为在这个城市,到处都可以看到戏剧的海报,或者在任何的免费图集和旅游指南中,都有戏剧演出的“广而告之”,当然也不是泰晤士河畔的几家剧院总是人头攒动。

  我想说的是,一旦在伦敦钻进了戏剧的圈子,便会恍惚,会以为伦敦就是戏剧,戏剧对于这个城市而言,就是绅士文化的延伸和延展。

  在伦敦至少有五六十家剧院,家家火爆,每年都是有上千万人次领略戏剧的风采,剧院是什么?是教堂,人们从舞台上索取着养分,同样,舞台上的演员,以及与这个舞台所有相关的人物,也从观众的反应中吸取着养料。如此这般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培育了真正的剧场文化,而在英国人的身上得以展现的时候,就是广义的绅士文化的折射。

  在剧院的空间里,人们彼此近距离打量,人在人群中,或者说是在公共场合中的行为举止,那种真切的学习与教育,在对比中得以教化,尤其是通过欣赏和审视,舞台上的人物命运、举措、思维模式,抑或是听从一个故事的引导,而获得了一种普世的判断,使得自我的生命变得丰富和富有。

  剧院如此这般的内涵,竟然像磁铁一样,让伦敦人有了步入剧场的习惯。不难想象,在一个都市里,每年有上千万人次步入剧场的记录,这还不包括几百万游客的看戏数据。伦敦的剧场,以及剧场里的座无虚席,这完全构成了一组城市文明的符号。

  在伦敦,无论是戏剧,还是剧场艺术,不仅仅烙印在人们的心里,而且还渗透到各个的角落。在伦敦出行所用的交通票卡上,就印有莎士比亚剧作《温莎的风流娘们儿》中的台词:The world is my oyster,大意应该是:世界任我纵横。

  应该说,是莎士比亚为英国埋下了真正的戏剧种子,伦敦的戏院也是莎翁所处的年代形成的。莎士比亚,这位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不仅仅以其文字里掩藏的和迸发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文艺和文化演化的步履,甚至远不止是这些,而且在戏剧的样式与仪式方面,影响了观众的欣赏与接受的习惯。当然,伦敦的剧院的演出有着各种类型,单就是戏剧的种类也是异彩纷呈,根据观众的喜好而形成了类别,各取所需。

  莎士比亚跨越年代的展露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无疑已经是戏剧的代名词,它渗透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那么,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汤显祖则黯然了许多,他的剧作少有剖析和创造性的演出。

  如果说英国人因为莎士比亚而幸运,不如说因为英国人而莎士比亚成为了幸运儿,所以他才有资格高山流水话知音。我看英国人演莎士比亚的戏剧,那种仪式感和舞台上的讲究,是那种老派的一丝不苟和隆重,这是对莎翁的无比尊重而生发出的无比自豪,更是当下人与莎翁穿越时空的对话与互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海南新闻综合
   第003版:铁血琼崖日军罪证
   第004版:中国/世界新闻综合
   第005版:时事周刊焦点
   第006版:体育新闻综合
   第007版:文化周刊
   第008版:文化周刊作品
背影
拾海
夜半时分
青皮林
山竹协会
蜂蜜
伦敦的戏剧
热带植物(油画)
久温塘冷泉
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