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5月20日讯 (记者李冰)今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分别从生态修复和立法保护、城市规划多规合一、黎药传承和保护等方面,详细报道了海南取得的经验和成就。
《人民日报》
东寨港又见鱼跃鸟欢唱
今天,《人民日报》头版及15版,分别以短消息和长篇通讯的形式,报道了我国首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口市东寨港如何通过立法保护、生态修复,重现鱼跃鸟欢美景。
上世纪60年代围海造田,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无序发展的养殖业,曾让东寨港污水遍地,候鸟远避。2013年12月,海口市政府投入5500万元,对保护区内2400多亩的养殖塘实施退塘还林工程。2014年3月,海口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红树林湿地总体保护和控制范围由5万多亩增加至12万多亩。
在水质好转、生态改善的前提下,通过引种、培育、造林等方式,更多的红树品种加入东寨港大家庭。目前共种植红树林4500多亩,其中2014年种植3100多亩,有秋茄、木栏、海莲、桐花、正红树、水黄皮、黄槿等。
林密了,鸟归来。现在保护区内有鸟类204种、软体动物115种、鱼类119种、蟹类70多种、虾类40多种,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琵鹭7年后重现东寨港,这里正渐渐恢复成为相关物种基因和资源的宝库。
《光明日报》
让黎族传统医药焕发新机
今天,《光明日报》5版以长篇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戴好富如何率领科研团队,历经11年潜心研究,填补了我国热带地区重要天然药物及黎药相关空白,构建了海南特有黎族传统医药知识系统,全面抢救和传承了黎族传统用药经验。
11年间,戴好富带领团队跑遍了海南11个市县的105个村寨,系统摸清了黎药资源现状。他们首次科学规范地从植物学名、拉丁学名、黎语发音、药名、植物来源和民间应用等方面编研了黎药632种,整理验方7776个,涉及病种660个,翻译确证黎族语言文字药名636个,确证附方使用药物基原1351种,出版了《黎族药志》(共三卷)和《海南黎族民间验方集》,并建立了海南黎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
他们还建立了黎药资源种质圃,对511种黎药植物进行迁地保护。他们完成了29种特色黎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共分享鉴定新物质86个、有开发应用前景的活性物质193个,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丁国胶囊、血竭外用软膏、血竭活络油等30个黎药相关新产品,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黎药产业技术研究体系和发展模式。
日前,在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戴好富团队科研成果荣获一等奖。
《经济日报》
城市怎么建,“一张图”说了算
去年6月,中央批准海南成为全国惟一的省域“多规合一”试点省份。今天,《经济日报》14版刊发头条报道,介绍了海南一年来如何勾画一张规划“蓝图”,如何解决规划“打架”难题。
梳理发现,全省各种土地、林地、建设、海洋等规划的重叠图斑127.9万块,面积达1587平方公里。每天因“规划”而打架的事多如牛毛。“多规合一推动资源节约利用和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了资源配置利用效率。”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说。三亚市原有70多个规划,经过绘制“一张蓝图”,挖潜“有规划却无法利用”的土地资源近50平方公里。
海南以生态红线为基础,改变过去以市县为单位设立园区的做法,统筹谋划旅游园区、高新技术及信息产业园区等6类24个省级产业园区,能耗低、效益高的新兴产业聚集态势初显。
“多规合一”也让行政审批进一步“瘦身”成为可能。海南省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王静说,海南在园区“多规合一”中试行以整个园区的评估评审代替单个项目的评估评审。短短几个月,在3个试点园区中,海南生态软件园新入驻近200个项目,博鳌乐城国际医疗先行试验区动工14个项目,海口美安科技新城动工12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