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梦晓
一攥拳,手套里的汗液就来回滚动,鼓成了球状——这是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护士吴毓文的双手。
8月7日下午4时许,在海口市美兰区灵山中学核酸检测采样点,吴毓文的手套里已经积满汗水。“手指酸涩,关节发麻,皮肤有点疼。”吴毓文这样描述此刻双手的感觉。
半个小时前,休息补充能量后的她,当天第三次穿上防护服,接替已经工作了一个半小时的同事,继续为现场群众采样。气温高达35℃的炎热天气,似有一张吞噬水分的大口,逼得吴毓文身上汗水直流。
几分钟,脸上就布满细密的汗珠;十几分钟,衣服就已经湿透;二十多分钟,手套里就积满了汗液……吴毓文的脸颊也因为闷热成了绛紫色。“此时此刻,我感觉防护服里的温度可能接近50℃。”她说。
不仅是吴毓文,她的搭档黄生福也早已满头大汗。可即便如此,两人手上的速度没有丝毫减慢。从撕开采样棒包装,到采集样本,再到将棉棒插入试管,这两双手配合着,仍能最快以10多秒的速度,就完成一名群众的核酸采样工作。
下午5时,轮到吴毓文休息了。脱下防护服的她,对自己身上的气味皱了皱眉头,“又酸又臭,我现在就想痛快地洗个澡!”
脱下手套是最后的环节。吴毓文先给鼓囊囊的手套“放水”,从手腕处开一个口子,待手套里积攒的汗水流出后,才顺利摘下。而这时,那双纤细的手,已经泡得发白、发皱。
同事递过来一瓶水,吴毓文摆了摆还颤抖着的手,“太麻了,现在还拿不住。”
52名医护,20个核酸采样组,轮番工作超8小时,截至7日下午5时,这里已经完成近6000名群众的核酸采集工作。这一份份样本,都是出自那些泡在汗液里,已经发白、发皱的手。
工作还在继续,或许要到深夜,但没有一人说“不”。
(本报海口8月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