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8月5日讯(见习记者刘晓惠 实习生张一弛)8月5日,我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九场)。海南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8月1日至5日8时,本轮疫情我省累计报告235例阳性感染者,其中本土确诊病例191例(三亚市165例、儋州市7例、陵水黎族自治县6例、东方市8例、临高县2例、海口市2例、五指山市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4例(三亚市37例、儋州市2例、东方市1例、乐东黎族自治县1例、陵水黎族自治县3例)。
海南首次发现
奥密克戎变异株BA5.1.3
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综合组副组长、医疗救治组副组长、省卫健委副主任李文秀表示,此次三亚疫情聚集性明显,已出现省内扩散和外溢;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1.3,隐匿性、传染性强,为外源性引入,指示病例为偶然筛检发现,与渔港渔船相关,传染来源尚不清。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殷大鹏介绍,本轮疫情态势点多面广,是我省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以来遇到的最大、最复杂的一起疫情,呈现出3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报告的感染者数量迅速上升,波及范围扩大,点多面广;二是境外输入,根据对病毒的基因特征,以及流行病学数据分析,认为本轮疫情最可能的原因是崖州中心渔港渔船与境外渔民交易鱼货后,病毒通过渔民或鱼货输入;三是毒株较新,经过国家疾控中心的比对,判定本次毒株为BA.5.1.3,为海南省首次发现。该毒株目前是全球最主要的流行株,资料显示其传播力略强于既往毒株,致病力没有增加,疫苗依然有效,属于可防可控的范围。
此外,病毒的传播方式没有改变,主要还是飞沫传播,戴口罩、1米线社交距离和勤洗手等传统的方法仍是有效的防护措施。
4个方面继续强化疫情防控措施
为尽快阻断疫情的扩散,我省将从4个方面继续强化疫情防控措施:
一是抓好核酸检测,全面捞干传染源。以“先封控,再摸排”为原则,以高质量核酸检测为抓手,发现阳性感染者,将传染源“捞干、筛净”。
二是切实落实防外溢措施。基于流调研判信息,按照“范围足够大、措施足够严”“快封快解”的原则,及时规范划定高中风险地区。以密接次密接管控为重点切断传播链,对漫出外市县和外省的密接次密接等风险人员,及时开展人员信息推送,确保风险人员落位管控。
三是加大社会面管控力度。对发生疫情的市县,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等全方位管控,取消或暂停聚集性公共活动,关闭酒吧、电影院、KTV等经营性密闭场所,旅游景区、超市、提供堂食的餐饮场所等需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地点码进入。暂停校外培训、托管、托育机构线下服务,福利机构、养老机构实行闭环管理。
四是提高公众个人防护,保护易感人群。广大群众要按要求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我省严格按照国家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要求,根据流调研判结果,科学划定风险区域。截至8月5日8时,海南省发生疫情的地区共划定公布高风险区56个(三亚市52个、临高县3个、五指山市1个)、中风险区43个(三亚市33个,临高县4个,五指山市4个,海口市2个)。
渔民自回港之日起7天5检
此次疫情从渔港开始扩散,渔民如何做好防范工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陈良表示,全省广大渔民应自觉配合各级政府和疫情防控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检测、不出门”“不安全、不出海”,并主动落实以下防控措施:
一是听从地方政府指挥,自觉做到出海报告,回港核酸检测。
二是从8月3日起,所有出海回港渔民自回港之日起,7天内完成5次核酸检测(即第1、2、3、5、7天);7天后按常态化防疫政策,每周完成2次核酸检测。
三是自觉接受健康检查,每次回港做到“三核实”,即核实身份、健康码和行程卡信息,完成体温检测和核酸采样。
四是落实隔离措施,对有境外省外渔船、鱼货接触史人员,实行“7+3”隔离措施。
五是做好个人健康卫生防护,凡出门、出村、出海的渔民,自觉佩戴口罩、勤洗手和保持社交安全距离。
六是喜事缓办、丧事简办、聚餐集会不办,杜绝群体性聚集活动,共同为本轮疫情防控实现“动态清零”作出贡献。
此外,广大渔民必须依法依规生产和经营,严禁租借渔船给他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违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获知有关线索立即报告公安、海警或海洋执法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