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瞧!这些年轻人留了下来
——琼海留客村的“留人”之道
近日,在琼海博鳌镇留客村,游客享受乡村风情。本报记者 袁琛 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党的二十大报告

  ■ 本报记者 陈子仪

  “衣领稍微整整,身子再侧一些,微笑。”11月28日上午11时许,随着相机咔嚓一声,王雪为前来琼海博鳌镇留客村观光的游客定格下了美丽的瞬间。王雪今年33岁,是土生土长的留客村人。多年前,她毕业后想留在家乡,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得前往广州打工。

  留客,留客,这个古渡口旁的村落,历史上是人们前往南洋奋斗的中转站,舟楫往来,热闹非凡。为何后来却一度留不下村里的年轻人?

  原因并不复杂,当时村里环境差、没有产业支撑。“过去,大家不敢穿浅色衣服,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留客村所在的行政村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可灿指着身上的白色衬衫回忆,十年前的留客村交通不便,杂草丛生,村里产业薄弱。

  变化起于2019年。当时,琼海引入社会资本海南八方留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留客村,该公司以传统村落为载体,以侨乡文化、历史文化、万泉河文化、下南洋文化为内核,着力打造“最美万泉河”“侨乡第一村”两个核心旅游品牌。

  海南八方留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引入让村子模样大变。如今走进留客村,只见草木绿意盎然,青砖黛瓦,稻田里金黄稻穗摇曳风中,百年老宅古朴轩敞。戏台前的大榕树下,老人围坐一圈闲聊纳凉。

  看着村子发展越来越好,2019年,王雪毅然辞去了广州的工作,回到村里的工作室成为一名“摄影师”。“在家门口上班,我有了更多陪伴照顾孩子的时间。”王雪笑道。

  环境变好,游客多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海南八方留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工程负责人全克斌介绍,公司通过“固定收益+盈利分红+优先就业+产业扶持”与留客村开展合作,村民不仅获得土地租金,还能入股分红。此外,该公司还优先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村子里,陈齐毅便是其中一员。

  临近中午,陈齐毅在留客村餐厅后厨忙碌着。浓浓烟火气里,他熟练炒制当地的特色菜——万泉河河虾。陈齐毅说,他曾辗转多地到处打工,看着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便决定返乡就业。在这里,他不仅可以陪伴父母,还能发挥自己所长,用最鲜美的食材,将自己儿时的美味分享给更多客人。

  村民们没想到的是,自家小院还能迎来“国际朋友”。村里一栋华侨留下的房子改建成“共享民间会客厅”后,接待了超过20个国家外交使节,并得到了国际友人的好评。

  “环境好了,村子发展起来了,村里的年轻人才会回来,乡村的发展才有内生动力。”钟可灿表示,留客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村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本报博鳌11月29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掀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第003版:本省新闻经济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观点
   第006版:儋洋新篇章
   第007版:中国新闻聚焦疫情防控
   第008版:中国新闻焦点
   第009版:世界新闻综合
   第010版:等你来打卡——卡塔尔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011版:广告
   第012版:广告
冯飞会见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
瞧!这些年轻人留了下来
沈丹阳会见正威国际集团客人
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356件代表议案建议全部办理完毕
新时代青年争做乡村振兴弄潮儿
海南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在海口开幕
不断开创乐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毛万春到海口市走访企业并征求对省政协工作报告意见
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主坝首个坝段顺利封顶
扎根行业一线展现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