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宋灵云 本报记者 张琬茜
跨越山海,逐梦光影。
12月16日至22日,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三亚成功举办,世界电影再度进入“海南时间”,全球嘉宾在追光逐影中见证了海南自贸港的开放与活力。
2018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支持海南举办国际电影节。8个月后,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盛大开幕,以“全年展映、全岛放映、全民观影、全产业链”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一个兼具国际性、专业性和大众性的“永不落幕的电影节”。
绚丽光影交织出万千气象,连续举办五届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一年一提升、一步一台阶,辐射力、影响力与日俱增,正成为展示海南开放形象的璀璨名片、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成为海南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力见证。
光影的盛宴
在海南看见世界
世界聚光灯下,海南自贸港故事精彩上演。
作为海南自贸港12个先导性项目之一,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相伴相随,自然极具“国际范儿”。
看作品——全球参与,4018部影片逐鹿“金椰奖”,其中不乏在国际影坛已享有一定影响力,曾入围戛纳、威尼斯、柏林、东京等知名国际电影节的作品。
看阵容——星光熠熠,国内外大咖云集,7次提名戛纳、4次获奖的世界电影大师努里·比格·锡兰担任本届“金椰奖”评委会主席,与全球知名电影行业从业者组成评委阵容。尼古拉斯·凯奇、约翰尼·德普、伊莎贝尔·于佩尔、朱丽叶·比诺什、阿米尔·汗、成龙、章子怡……五年间众多知名影人现身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给鹿城留下永恒的光影记忆。
看活动——对话世界,聚焦全球电影最新动态,除了电影展映、大师班,主题丰富、内容多元、视野开阔的论坛活动也是亮点,有的探讨如何立足海南、面向世界发展自贸港电影产业,有的讨论电影工业化、影视数字版权保护、数字资产管理给电影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的交流纪录影像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努里·比格·锡兰是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老朋友”,他认为,“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会改变海南的文化氛围,也会有更大的发展”。
产业的盛会
助力影视产业发展
越来越多的影视行业从业者加入海南电影产业、一批批影视企业落地、电影项目合作与版权交易平台逐步搭建、影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在电影全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中,海南自贸港展现出了新优势、新魅力,更迎来了新机遇。仅今年,海南受理电影备案立项152部,向国家电影局申报121部。
在影视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火车头”的今天,海南如何发挥优势、搭建平台,是本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重要议题。
电影节期间,政府代表、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海南自贸港如何与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相结合,在文旅协同、文化出海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和执行政策,有效激发电影产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中磊认为,自贸港政策优势对于电影产业发展有诸多利好:“零关税”有利于影视设备器材的进口,“低税率”有利于电影企业的培育,“人员进出自由便利”可吸引更多国际电影人。
“浙琼两地可以资源互补、精准对接,通过‘两省协拍’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浙江影视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晓晖发出倡议。
思想与智慧的交锋中,“海南拍”“拍海南”有了更开放的理念、更清晰的路径。
电影节期间,《海南省优秀电影创作生产传播项目扶持奖励暂行办法》公布实施,我省拿出“真金白银”对优秀电影创作生产传播项目给予奖励,大力推动海南电影事业繁荣发展。
影迷的节日
家门口看全球佳片
“每年冬天,来海南看世界佳片”,是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和影迷们约好的“一期一会”。
过去一周,万宁日月湾畔——本届电影节“金椰嘉年华”活动的户外展映点人头攒动,不少市民游客追逐晚霞而来,并肩坐在沙滩上,享受光影艺术。
“星空之下,伴着习习海风看电影,这与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感觉十分不一样。”观众孟繁容十分喜欢这种展映形式。
本届电影节选取了近百部优秀影片,设立了“天涯海角”“回溯经典”“海南关注”“全岛嘉年华”“椰风海韵”等展映单元,在三亚、海口、儋州、乐东、陵水、五指山等地开展户外展映活动,观众可以走进影院、走近海边、登上山顶、踏上草坪,选择最舒适的姿势感受光影魅力。
来自广东的王仪是“电影发烧友”,专门买了飞机票来三亚看电影。“一些国外新片、国内老电影比较小众,在院线通常不放映,这次要在海南看个够。”王仪说。
“这是‘家门口’的电影节!我们每年都充满期待。”不少三亚市民表示,电影节期间推出的“光影文旅、文化惠民”特色活动,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提供多样体验,用一场电影节带火了一座城。
顺时势之盛、占地利之便、得人和之美。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正以光影为笔,在大海之南绘就炫彩画卷。
(本报三亚12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