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派记者 陈蔚林 黎鹏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报告中的有关表述铿锵有力、直抵人心。
“这些‘金句’,把专业抽象的法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办案要义、体现了司法理念、弘扬了法治精神。”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陈国猛在海南代表团住地审议“两高”工作报告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刚刚看过的一部影片——《第二十条》。
春节期间,该部影片火热上映,让“正当防卫”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影片情节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参考了昆山反杀案等多个真实案例。从“以死生论是非”到“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现实中的正当防卫认定如影片所示,走过了一段在曲折中艰难前行的道路。
“我注意到,该影片出品单位之一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这种普法方式非常好,一下子就让‘正当防卫’的法理家喻户晓了。”陈国猛说,这一次,“两高”工作报告不约而同地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写进其中,再一次向社会宣告了对正当防卫案件的重视、对公民正当防卫权利的捍卫,“尤其是,报告说道,‘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这将极大地激励见义勇为和正当防卫行为,让刑法的第二十条真正深入人心。”
“司法当好民营企业‘老娘舅’,重在真厚爱真严管。这句话真的很打动人!”在审议“两高”工作报告时深受触动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苻彩香。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把依法平等保护原则落实落细。对意见的落实情况,最高法工作报告进行了详细介绍。
苻彩香认为,有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因管理不当等各种原因陷入困境。如果司法机关能够主动介入,及时“因企制宜”调解纠纷,也许就能挽救企业、稳住就业,“我相信,有‘老娘舅’的呵护,我们的营商环境一定会不断优化,民营经济也一定能够健康发展。”
被呵护的,不只是民营企业。苻彩香说,最高检工作报告首次专段报告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情况,专门报告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便捷融入社会生活情况,“比如,报告提到了针对药品说明书的适老化改造,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实是关系几亿老年人正确用药的一件大事。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注,体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司法担当。”
这番动情的发言,激发了其他代表的共鸣,谈起了自己愈加丰盈的“法治获得感”。
大家都谈到,“两高”工作报告把“为人民司法”进行单列,全面回应了安全生产、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并将校园安全、天价彩礼、宠物伤人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写进其中。可以说,来自各个领域、行业的人,都可以在“两高”工作报告中找到自己的关注点。
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曹献坤告诉大家,去年全国两会上,她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推动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的建议,得到了最高检和团中央、全国妇联、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重视,多次与她沟通交流,介绍建议办理情况。日前,最高检工作人员再一次给她来文,告知这一建议被写进了最高检工作报告,令她倍感振奋。
此外,报告中,“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家暴不是‘家务事’”等内容,同样写进了曹献坤的心里——对“小案”的重视,对积案的攻坚,对发案20年以上的命案依法核准追诉……无一不彰显着“法理情相统一”的司法力量,体现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司法理念,真正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天色渐晚,会议室里,热烈的讨论还在继续。代表们手中这两份厚重的报告,用“刚柔并济”折射中国法治进步,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
(本报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