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晓惠
幕布拉开,半世纪的风云变幻悉数登台,四代人的命运沉浮接连上演。这是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倾心打造的同名话剧《四世同堂》,近日,该话剧在海南省歌舞剧院精彩上演。
“春天好似不管人间有什么悲痛,又带着它的温暖与香色来到北平……”演出当晚,身着青蓝色长衫的说书人在舞台,将小羊圈胡同里祁、冠、钱三家人荣辱沉浮、生死存亡的命运娓娓道来。
A
改编名著去粗取精 移步换景舞台机巧
1944年,老舍在重庆开始创作《四世同堂》,到今年刚好是80周年。
作为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被老舍先生自认为“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文学界将其评为 “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四世同堂》曾两度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2010年10月30日话剧《四世同堂》首演之前,这部作品一直被话剧界“敬而远之”。因为要将85万字的小说改编成3个小时的话剧作品绝非易事。
“当时这是剧院布置的命题作文。”身兼该剧编剧、导演二职的田沁鑫曾透露,因为自己有改编名著话剧的经验,国家话剧院的领导选择让她再操刀。
田沁鑫对1985年版的电视剧《四世同堂》印象深刻,当时她还专门追看了原著。但在改编话剧剧本时,田沁鑫特地不再重温小说,而是让搭档读完后给自己复述情节,凭经验和戏剧感觉来去粗取精。
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修改,剧本用中国戏剧传统的三幕式来解构原著的三部曲《惶惑》《偷生》和《饥荒》。在演员的对白上,田沁鑫说至少有80%用了原话,“不敢给人家动太大了,因为老舍先生写得太好了。”
在舞台上再现小羊圈胡同三户人家的屋里屋外,怎样让画面繁而不乱?海南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整部剧舞美设计的门、窗、墙壁和桌椅,都有轮子可供推动。
从观众席上看,冠家、钱家、祁家分别在舞台的左中右侧。展现胡同里的画面时,三户人家的大门分列左中右,空出中间的场地。需要展示其中一户乃至两户人家的屋内详情时,演员就一边演戏,一边移动舞美设计。在场景转接时,观众能看到台上的演员一位推着墙壁,另一位同时进门,甚至还有人同时移动桌椅。演员们的动作干净利落,再加上舞美的巧妙设计,忙碌间可以不着痕迹地把戏进行到底,观众并不会“出戏”。
B
“说书人”首次来琼演话剧 作品有情观众亦有情
话剧《四世同堂》里有一个原著中没有的角色——说书人。“说书人出场次数也不多,在话剧的开头以及每幕剧的衔接处,介绍剧情、推进剧情,发挥‘穿针引线’的功能。”说书人的扮演者果靖霖介绍。
这次也是果靖霖第一次来到海南演话剧,他说:“我很喜欢海南岛,这儿充满了魅力,气候好、环境美。之前在海南拍过戏,这是第一次在这演话剧,感觉非常好。”
“这就是我的四世同堂!”近三个小时的表演,在祁老爷子一句悲从中来的话语中落幕。紧接着,日本投降的画外音传来,全剧结束,看话剧的观众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卷帙浩繁的原著被导演变成舞台作品后,“家”的概念更强烈和突出,故事更紧凑更严密,冲突更集中激烈。当晚,坐在台下的许女士“入戏”入得深沉,她评价道,整台话剧在一个原著中没有的角色——“说书人”的带领下,让人时而笑中带泪,时而低声叹息,再加上舞台效果,犹如在翻阅一本老北京连环画,作品有情,演员有情,使得观众也有情。
“看到妞子死去的那一幕,我的泪水就不停地掉,在乱世的血腥烽烟里,底层的百姓显得更可怜、可叹、可敬。”观众钟玉秀说。还有观众在社交平台上留言赞叹:“《四世同堂》导得真好,铺垫、衔接、点题、高潮、浓缩得那么完整。”
“老舍先生是写出了人民性的作品,所以这样地受欢迎,历久弥新。”田沁鑫说,历时14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四世同堂》剧组演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希望通过话剧的形式让更多人去回顾历史,珍惜、守护来之不易的幸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