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亚5月25日电(记者黄媛艳 周月光)5月25日,利洋358科考船缓缓离开三亚港务局码头,驶向70海里外的深海,短肢领航鲸“海棠”正式启程回家,500余人次参与、历时145天的野生海洋动物接力救援取得阶段性成果。
当天14时许,身体状态良好的“海棠”在众人依依不舍的挥别中,被顺利送上装有特制水槽的转运车,历经2小时平稳运输后安全抵达码头。这头体长3.96米、重达500公斤的亚成体雄性短肢领航鲸,经评估达到放归标准后,迎着晚霞乘船前往深海,踏上重新寻找族群、重回蔚蓝海洋之路。
短肢领航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今年1月3日,一头短肢领航鲸因为受伤搁浅在三亚海棠湾沙滩,有热心游客发现后立即打电话求援。经海南多家单位和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紧急救援,它被转送至三亚海昌梦幻不夜城进行救治,并取名“海棠”。
1月5日开始进食、1月9日独立游动、1月18日肝功能恢复正常、1月23日自主下潜、4月27日血检结果正常、5月7日经评估达到放归标准……一个个时间坐标记录下“海棠”身体状态的好转。4个多月来,技术人员通过分析北港岛搁浅鲸、搁浅侏儒抹香鲸“蓝宝”、搁浅短肢领航鲸“丫丫”等处置案例,逐步摸索短肢领航鲸的救治技术。经过技术人员、志愿者的救助治疗和细心看护,“海棠”已完全恢复健康,具备自主捕食、辨识同类、独立生存等一系列技能。
“短肢领航鲸野外放归尚属国内首次,无经验可循。结合团队百余次海洋野生动物救援的经验,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本次放生选择在三亚外海500米深的海域,也是短肢领航鲸种群活动的区域,便于‘海棠’找到它的种群。此外,该海域避开航道、远离人类活动,能避免它受到二次伤害。”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说。
鲸豚既是海洋环境健康的指示物种,也是开展海洋保护工作的旗舰物种。短肢领航鲸“海棠”的成功救治和顺利放生,也将为未来开展鲸豚保护和科研工作提供支撑。科研人员和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也将持续关注“海棠”回归海洋后的生息情况。
(更多报道见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