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5月25日电 (记者刘晓惠)左手攥着一团棉花,一条细丝从棉花团里抽出,右手轻捻棉线。双脚踩着一根竹竿上下翻动,竹竿带动木轮转动,手上的棉线便一点点缠绕在纺针上。伴随着咿咿呀呀的声响,一朵棉花,就这样变成了一根棉线。
5月24日,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南展馆里,东方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符拥妹正在展馆里展示黎锦“纺”的技艺。她脚下踩着的,是她外婆留下的一台纺线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这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符拥妹停下手中的纺线工作,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起来。脚下的竹竿,经过几代人的使用已经发乌发亮,“我阿妈、阿婆就是这样一脚一脚把她们的嫁妆、全家人的衣服踩出来的。”
符拥妹的身边,坐着的是她妹妹符春三。姐妹俩默契配合,一个演示“纺”,一个演示“织”。
符春三不善言辞,符拥妹便帮她介绍:“我8岁就会织黎锦,是我手把手教给妹妹的,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到文博会,一同前来的还有我儿子。”顺着符拥妹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正向观众介绍他们带来的黎锦文创产品。
符拥妹的儿子叫符其荣,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创办了东方黎锦之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这次他带着公司众多黎锦产品来到文博会。
“我们可以说是黎锦世家,世世代代都会织黎锦。”符其荣说,他从小看母亲织锦,大学时便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传承和发展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技艺。“以前,黎锦只是我们日常穿的衣服;现在,黎锦成了走向世界的商品。”
看着地上那台古老的纺线机,符其荣说,近年来,家乡的人们织锦都使用现成的纺线,更加方便快捷,这台小小的纺线机也就放在家里角落,逐渐落了灰。“这次专门把纺线机带上,就是想向观众展示最原始的黎锦纺织法。”
在符其荣的展台上,摆放了各式各样的黎锦“新玩意”,他说:“回去后,我要把这台‘传家宝’放在公司的展馆里,留住黎锦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