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亚: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标杆
俯瞰三亚市白鹭公园。王将就 摄

  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生态环境部从全国选出31个城市,就其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加大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力度、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表扬和推广,三亚成功入选,也是我省唯一入选城市。

  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也是一份写在人民心里的答卷。近年来,三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谋划、系统推进,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标杆,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三亚。

  A

  科学治污让天蓝水清土净

  晒蓝天、晒碧水、晒绿树、晒红花……翻开三亚市民刘英的朋友圈,一幅幅生机盎然、赏心悦目的照片令人应接不暇。她说:“出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赏得了花,生活在三亚很幸福。”

  这背后凝聚着三亚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不懈努力。近年来,三亚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打造“三亚蓝”,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铁腕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中之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标本兼治、防治结合的方式,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集中解决大气污染突出问题,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

  铁腕治污,让碧水长流。三亚创新“六水共治+河湖长制”治理模式,成立市、区双组长领导小组,组建八大流域组、八大专班,加快推动“治水”走向“智水”,全方位保障水环境质量有效提升。

  2023年,三亚完成16条重点河流和6个湖库入河(湖)库排污口排查工作,完成15处国家及省级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深化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创新试点,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2022年、2023年度连续两年在“六水共治”工作考核中排名全省第一。

  同时,三亚建设“美丽海湾”,实施海水整治提升行动,通过加强海湾基础设施建设,多要素拓展亲海空间。开发打造海洋生态产业品牌,促进生态与产业有效融合。三亚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三亚湾、海棠湾入选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久久为功,守一方净土。三亚统筹土壤与固废污染防治,严格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和耕地保护,规范危险废物管理,2022年、2023年三亚的危险废物规范管理均名列全省前茅。2019年,三亚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也是全国第一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目前已形成了塑料污染综合治理、旅游行业“无废”理念传播、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4个模式,被生态环境部推选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2023年,三亚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优良,PM2.5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与历史最佳持平;城市饮用水水源、水功能区、城镇内河(湖)、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优良……如今,三亚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显著增强。

  B

  机制创新 保护发展相协调

  过去,藤桥河流域内存在农业面源污染入河,岸线受河水侵蚀边坡不稳定,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不高等问题;如今,这里修了水道,以破解农业面污染难题;还在沿河岸建了生态廊道,保障生物栖息、繁衍和迁徙。

  变化,源自藤桥河流域保护性开发“EOD+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的实施。去年8月29日,该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海南首个把流域治理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融通推进的项目,也是首个纳入中央生态环保金融支持的EOD项目,为创新“六水共治”投融资模式创新蹚路。

  这是三亚强化先行先试和改革创新,不断破解制约绿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激发生态保护内生动力的实践之一。近年来,三亚将体制机制创新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细处着手,向难处攻坚,守护好绿水青山。

  无独有偶,三亚探索开展“EOD+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共同推动赤田水库流域综合治理,以治理后的生态优势和生态产品优势带动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向社会、经济效益转化。

  2021年起,三亚实施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三亚市大气污染研判工作机制,在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方面开启了大气污染治理的“三亚模式”。据介绍,三亚也是全省第一个出台、执行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和联动的市县,并且取得显著效果。

  与此同时,三亚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取得了积极成效,大茅水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获评全省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生态保护带来的变化愈益明显,做活“两山”转化,让百姓在“两山”转化实践中受益。

  崖州区在全面梳理现状特征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以创亮点、创实绩、创效益为导向,在现有“两山”转化成果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形成一批有亮点、有创新、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打造三亚崖州“两山”样板。去年,崖州区被生态环境部正式授予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

  坚持规划引领,共建美丽之城。该市立足热带特色生态本底、国内领先环境质量等基础特点,高质量编制《美丽三亚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全面开展美丽三亚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力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级美丽热带滨海城市建设目标。

  C

  动真碰硬

  以督察推动整改

  2021年7月2日启动,2022年3月19日基本完成,历时260多天,凤凰岛二期工程被拆除,比拆除整改方案规定的2022年12月的完成时限提前9个多月,拆除完成后无缝衔接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整改工作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人民日报作为正面案例分别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头条和人民日报整版进行宣传报道;

  2023年5月29日,历时172天,红塘湾临空商贸区拆除工程已全部完成,比整改时限提前近7个月,拆除同时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截至2024年6月2日,生态修复工程已完成64.6%;

  侵占亚龙湾青梅港红树林保护区的2层小楼等附属设施已于2024年5月13日完成拆除,5月25日回填土方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开展补种生态红树林工作;

  ……

  一个个真实案例,是三亚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动真碰硬、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督察整改的具体实践。近年来,三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折不扣抓好反馈问题整改。通过督察整改,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奔着问题去,改出实效来。目前,三亚所有的督察整改任务都实施清单化管理,采取多种调度和盯办的方式进行督办。对一些重点督察整改任务,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到现场盯办核查,形成盯办报告。如果发现有整改不力的情况,视情况采取通报、督导、约谈、专项督察和移交问责等多项措施,有效地传导压力,推动真正把问题整改到位。据了解,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和省百日大督察反馈问题按期整改完成率100%。(策划、撰文/严玫)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关注六五环境日
   第005版:关注六五环境日
   第006版:专题
   第008版:关注六五环境日 向绿图强看海南
   第009版:本省新闻
   第010版:理论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世界新闻
海口:绘就生态文明建设新画卷
三亚: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