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传统出版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出版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壮大其规模,并为行业注入新活力,已成为所有出版企业必须深思熟虑的关键议题。
9月21日,以“创新提质 数赢未来”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在海口开幕。在主论坛上,来自全球出版领域的专家学者相聚南海之滨,围绕数字出版,碰撞思想、激荡智慧、畅谈共识。
A
出版业如何拥抱新技术?
“如果把出版业新质生产力比作高速行驶的列车,那么数字出版就是这列列车的动力引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庆打了一个比喻。
如何激活这一引擎?王庆从多个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的实践案例中,总结出了“四个塑造”的经验:塑造内容的权威价值,塑造场景的体验价值,塑造运营的科技价值,塑造生产的生态价值。
出版迈入数字时代迫切需要创新,为内容生产赋能。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认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出版的编辑、印制、销售不再是单向传递,而是迈向智能、交互、个性化且无固定模式的服务形态。
“在数字技术催生未来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需要出版机构应时而变、顺势而为,加快数字融合创新的步伐,也更需要行业内外、社会各界携手共建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和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周青说。
在法国,数字化给予旧书新的生命力。法国国家出版商协会数字委员会主席维吉妮·克莱森介绍,他们大胆地推出了一个名为“Relier”的项目,对许多20世纪法国早期出版的书籍进行数字化,希望以技术手段“复活”9.6万本绝版书籍。
“这种多方面的共同合作和努力,不仅仅保护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同时也建立了一个可持续的工作模型,实现了创作者、出版商和读者的一个平衡。”在维吉妮·克莱森看来,出版商必须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成为高质量数字书籍的专家。
当前,在教育出版领域,数字化发展正步入从局部转型到全局变革的新阶段。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云生认为,教育出版数字化的构建要以“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为基础,以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为指引,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出版创新和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教育出版领域范式变革。
施普林格出版社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出版社之一,施普林格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雅各布斯认为,当前AI技术发展迅猛,但人类的参与将在出版业中持续发挥重要的作用。“AI不会替代人类,只会成为人类得力的助手,帮助我们更高效、更快速地发展。在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中,我们需要去决策哪些科技能用,哪些应该摒弃,要挑选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发展,能够让人类受益的科技。”
B
数智融合激发哪些新动能?
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海南省出版发行集团揭牌,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出版发行集团。成立不到半年,该集团借助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依托数字赋能做精、做深个性化知识服务,迈出了推进数智融合的新步伐。
“海南省出版发行集团正在努力打造数字出版和版权贸易孵化基地,我们还将利用自贸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优势,发展对外数字文化贸易,推动文化出海。”海南省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斌说。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数字出版的发展也必然走向全球化。日本书籍出版协会一般法人代表、专务理事樋口清一认为,数字化的发展和流通渠道的技术升级等问题,不是单靠某一个国家能够解决的。“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国际上的形势,在维护技术标准和法律协同的基础之上,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探索未来的方向。”
人民卫生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雪凝说,数字技术的变革不会停止,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步成为知识深度融合的“新质生产力”,要主动拥抱新技术,赋予出版新的发展潜力,通过生产中台化、服务场景化、运营精准化、数据价值化等方式,推进科技出版的深度融合。
数字出版行业的每个关键业务环节,都离不开ICT(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支撑。“数字化是智能的基础,不能轻言跨过数字化,直接过渡到智能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政企互联网传媒行业总经理李腾介绍,华为从底层的芯片到“云”到网络到终端,有“端到端”的创新ICT基础架构和解决方案的硬件,可以为整个出版行业提供可信的数字化平台,让知识与信息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正在深度融入出版业,从2023年初的ChatGPT到2024年的Sorar,出版业的应用场景、运营管理、底层逻辑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顾翀说,积极拥抱AIGC且技术领先的出版企业,会迅速扩大自身优势,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AIGC不仅为出版这个古老的行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或许更是出版行业未来发展的最大契机。
思之深,行之笃。在观点碰撞的火花中,一幅千帆竞发的数字出版壮美画卷正铺展开来,每一次实践、每一次思考,都将形成合力,让数字出版的影响不断放大、叠加、倍增。
(本报海口9月2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