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创新驱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新经济、新业态落地
文昌:乘势而上谋发展
  位于文昌海岸边上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通讯员 符为骊 摄

  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工作人员检查设备。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在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区内,文昌鲲诚现代化海水养殖创新产业园工作人员展示养殖的东星斑。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封烁 摄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梦晓

  秋日天朗气清,从文昌铜鼓岭向东望去,南海风光无限。作为海南三大古邑之一的文昌,拥有漫长海岸线,融合了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引来游人无数。

  向西望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令城市日新月异。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以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天城为目标,文昌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核心驱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成型起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文昌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召开文昌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解放思想、担当实干、争先跨越,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昌国际航天城、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昌篇章而努力奋斗。

  A

  绿色转型升级

  “上楼”耕海彰显特色

  漫漫海岸线,是文昌的自然禀赋,也成为财富的重要来源。

  得益于海南岛东北部海湾的纯净海水和平稳的海湾环境,冯家湾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吸引了不少虾苗繁育企业的注意,被誉为海南的“虾苗谷”。20世纪90年代,当地居民“用蛇皮口袋装钱”的故事曾脍炙人口。

  不过,“靠海吃海”的运作模式过度使用海洋资源,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了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整治、转型迫在眉睫。

  如何既要环保,又要经济效益?文昌探索起绿色转型新模式——在清退数千户养殖户的同时,利用沙港崀地区近7000亩国有土地盖起了楼房。这些楼房,如今成为水产养殖的新阵地,已吸引51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入驻,带来项目54个,总投资额约76亿元。

  一栋栋水产养殖示范厂房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鱼虾螺成功“上楼”,向海图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成效明显:依托海水取水工程的实施和“水产硅谷”的打造,科技正在赋能园区发展提质增效,文昌冯家湾产业园创新的多层养殖模式不仅稳定可靠,也让同等面积的土地产出提高六成以上,养殖效益呈倍数放大,养殖的水产品质量和产量也更加有保证,实现渔业绿色转型发展。

  今年上半年,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完成营收6.50亿元、固投7.39亿元,分别增长188%、217%,新增注册企业14家,建设投产项目24个,已经升级为省级产业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冯家湾产业园“上楼养殖”模式的优势,在此次抗击超强台风“摩羯”中亦有体现。

  2022年,当地养殖户吴坤明响应文昌环保整改号召,开始“上楼养殖”。“大大小小的台风经历过好几次,都没造成什么影响。这一次更是经受住了‘摩羯’考验。”吴坤明说,过去露天养殖,只要风雨一来,螺塘里灌满水,螺苗马上就会被冲走,“‘上楼养殖’以后,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守住了螺场的安全线。”

  企业对此也感受颇深。海南信邦种业有限公司从翁田镇搬到冯家湾产业园,在台风中逃过一劫。“希望更多企业能看到‘上楼养殖’的好处。”该公司项目经理何强说。

  冯家湾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投产的16个项目中,除了其中一个因发电机准备不充分,在线路受损停电后无法发电导致损失,其余厂房皆未因“摩羯”出现损失。

  B

  一飞冲天

  航天城发展成效卓著

  淇水湾畔,我国首个低纬度滨海发射场,与正在冲刺首发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相依相伴。

  得益于地理位置优势,火箭从文昌升空具有节省燃料、便于运输、更加安全等优势。而这也给文昌的发展带来机遇,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推进,文昌航天城建设正在加速开展。

  在以航天科技为主导的文昌航天城内,围绕航天发射及配套服务、航天高端产品研发制造、航天大数据开发应用等产业展开的大批航天产业相关项目正不断传来好消息,海南“向天图强”成绩单愈发厚实,航天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和二号发射工位已竣工并具备执行发射能力;“三链”(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产业生态逐步形成;航天科工中国华腾海南区域总部基地项目落地文昌;太空实验室文昌基地(一期工程)主体完工;深空探测实验室文昌基地挂牌;火箭卫星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启动第一批“陆海空”专项8项……

  在航天新赛道上,文昌航天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目前,星际荣耀、星河动力、蓝箭航天、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许多国内头部商业航天企业,已经进驻或计划落地文昌国际航天城。

  “航天+”新赛道带来更多可能,也给当地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比如,旅游企业开启工业旅游,航天研学等产业的兴起,也将航天影响力向全域辐射。

  今年上半年,文昌国际航天城园区完成营收107.8亿元、税收3.63亿元、固投38.55亿元,分别增长25.9%、5.5%、39.9%。

  城市实力靠产业,城市未来看科创。文昌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文昌将继续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商业航天胜地、航天产业聚集地、国际合作根据地,吸引更多科技项目加入,加速新经济、新业态落地。

  C

  激发市场活力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IP

  改革与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如何让市场更有活力?文昌一直稳中求进,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现在我们着急复工,但是一直没能通电,心急如焚。”台风“摩羯”过境后,海南文昌优宝饲料有限公司紧急致电文昌市12345热线“全力以‘复’企业服务专席”,求助职能单位协助保障恢复正常供电以确保企业复工复产。

  该企业诉求立即被转至文昌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刚成立的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小组。该小组迅速响应,第一时间与市供电局联络人对接。

  通过双方高效协同,文昌市供电部门积极响应,迅速调集专业力量,派遣发电车直接前往企业所在地,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电力供应难题。

  特殊时期的高效快速,提升了城市重建的力度,为企业注入更多发展信心。在平时,“零跑动”应用、信用等级审批、“文昌项目管家”等服务落地,更是文昌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效能的全面体现。

  近年来,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文昌着力转变干部作风,变“被动干事”为“主动作为”,使得投资项目纷纷落地文昌并开花结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文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成功入选省政务信息化优秀创新案例,加快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探索打造“信用园区”,新归集28个“信用+”应用场景,拓宽信用报告应用范围至6个领域,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省前列。

  此外,文昌还谋划了一批极具地域特色的文旅IP,如“航天+旅游”IP、海南“村VA”系列赛事等,为文昌聚人气、招财气、汇商气,同时发挥“综艺+旅游”宣传效应,有效提升文昌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今年是加快建设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关键一年。文昌将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聚焦“四地一区”定位,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以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以深层次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全域国际航天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昌篇章。(本报文城9月30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本省新闻
   第007版:本省新闻
   第008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文昌篇
   第009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文昌篇
   第010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省农业农村厅篇
   第011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省人社厅篇
   第012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海南大学篇
   第013版:中国新闻
   第014版:中国新闻
   第015版:文件
   第016版:文化周刊
文昌:乘势而上谋发展
一线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