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上,南海之滨;依山而起,傍海而建;因海转型,向海图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是卓然屹立于祖国最南端的公办大学,也是全国唯一位于热带、毗连深海的海洋大学。今年12月6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将迎来70周年华诞。
七十载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七十载文脉相承,薪火相传;七十载栉风沐雨,逐梦奋进。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成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热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海洋大学而团结奋斗。
扎根琼岛育英才
薪火相传践初心
坚守教育报国信念,服务琼中琼南地区教育发展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为改善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状态,补齐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短板,1954年,五指山下,南圣河畔,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发轫于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初级师范学校,创办在仅有的5间茅草房里。时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主席王国兴出任名誉校长,躬体力行带领教职工干事创业,开启了琼中琼南师范教育之路。建校伊始,物质匮乏,创业维艰,广大师生身居陋舍,心系教育,于荒野之地建楼授业兴校,从只有1个专业50余名师生,到全面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随后几年,学校几经分合、调整、更名,教育水平逐步提升,管理模式更加规范,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科专业结构更趋综合性。
坚持教育兴国大业,服务琼中琼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弘文励教、育栋成林。学校扎根民族、服务民族、依托民族,奋勇当先挑起兴教育人重担,发愤图强振兴山区民族教育,承担了海南中南部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育及民族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社会责任。毕业生情系家乡奉献才华,被美誉为民族地区“永久牌”中学老师和基层干部。
1988年,海南迎来了大开放大发展的春天,中国共产党海南省委员会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学校更名为海南省通什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海南省通什师范专科学校和海南省通什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琼州大学(专科),并将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办公大楼划归琼州大学;2006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琼州学院,成为迄今琼中琼南唯一的公办本科高等院校;2008年,学校开辟三亚校区,办学空间上实现了山海跨越;2014年,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
一步步铿锵的足迹,见证了学校光辉璀璨的发展历程。多年来,学校坚守培养民族师资的历史使命,努力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为海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被评为“全省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先进院校”“海南省精神文明标兵单位”“海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等。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五指山市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坚定教育强国目标,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雄关漫道,迈步从头;奋楫扬帆,赓续前行。海南坐拥全国三分之二的海洋国土,肩负着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使命担当。为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海南亟需建设一所海洋类高校。2015年,为顺应海洋强国建设,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在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国家部委和中海油等央企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踏上转型发展道路,更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填补了海洋大省没有海洋大学的空白。
2018年,海南开启自由贸易港建设,学校迎来重大发展新机遇。学校先后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办学层次再上新台阶;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整建制转隶学校,涉海办学空间和办学能力大幅提升;首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并通过验收,海南省首个军民融合大项目落户学校,科研平台得到拓展,科研水平逐步提升;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崖州湾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深度融入自贸港建设,并与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多所涉海高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第一部大学章程获省教育厅核准公布,更加明晰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中国海洋大学对口支援,自然资源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协议,对学校实施四方共建。为学校向海快速转型发展注入强劲新动力。
几许奉献,硕果初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翡翠山城崛起,伴随南海涛声壮大,孕育英才无数,播撒智慧万千。从热带雨林走向南海之滨,从传统学科向海洋类特色优势学科转型,深入实施更名转型后中国共产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的“1236”发展战略,着力培养符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的各类海洋人才。学校现已形成以三亚校区、五指山校区为中心,海口、文昌、琼海、崖州湾科教基地多点布局,并积极推进“热海号”教学实训科考船和1000亩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沐浴新时代春风,肩负海洋强国和“向海图强”重任,学校真抓实干,奋力推进高水平热带海洋大学建设行稳致远。
惟实励新攀高峰 凝心聚力谋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相关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第一议题”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武装的制度化常态化,强化政治引领,加强班子建设,推动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学校胜利召开转型发展后的第一次党代会、“双代会”,确立了“1236”发展战略,高质量通过全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验收,创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党建双创双带项目17个,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落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获批全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海南省依法治校第一批示范校。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中,连续两年获团中央表扬。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2023年度绩效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坚持立德树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现有学生近2万人。学校坚持“应用型、海洋性、国际化”办学定位和“明德、博学、励志、笃行”校训精神,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实施学风建设工程,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五育并举”,推动第一、二课堂紧密衔接,强化就业、资助育人实效,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构建了以海洋、旅游、民族、生态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以水产南繁育种、海洋大数据和深海科技为重点,全力打造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生命、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旅游、民族与人文五大学科群,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夯实数理化基础学科群,培育艺术体育学生发展学科群。涉海学科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应用型海洋特色逐步彰显。研究生教育基本覆盖所有学院,海洋科学、水产、民族学等8个学科先后列入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海洋科学、水产和工商管理学等一级学科获批成为海南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点。
近三年,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斐然,实现多个“零”的突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建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8门,在全省率先顺利接受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近年来,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获得国际级奖励23项,国家级奖励486项,省部级奖励11592项。其中,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优胜杯”,在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等涉海重大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3人次、一等奖10余项。在中国杯帆船赛、中华龙舟大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中勇创佳绩,获得金牌60多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意愿和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人才强校,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根据“申博更大”目标需求,围绕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定位,优化人才引进结构布局,创新人才引育留评工作机制,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一事一议”,重视优势特色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着力锻造新时代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609人,其中专任教师1018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海南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海南省优秀教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以及获得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人选”20人,海南省领军人才21人、拔尖人才75人,其他类高层次人才471人,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10个,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师队伍,大大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科技兴校,服务国家战略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深耕现代化海洋牧场、水产南繁、海洋测绘与观测、深海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海底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东盟研究、南海文明、黎族苗族文化等领域科学研究,强化有组织科研,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拥有国家级水产试验场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外交部、教育部、文旅部等国家部委及海南省批准设立的省部级研究基地(交流平台)9个。先后涌现出载人深潜器独立主驾苏静,以及全国第五位和全球第八位万米深潜女科学家宋陶然、受邀参加全球大洋科考的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大洋奖获奖者雷泽林等优秀师生代表。学校承担起国家、省部级多项自然科学、人文社科重大科研项目,国家1558工程、三亚崖州湾海洋牧场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批立项,海南省高校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黎族通史”顺利结项,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代表性科研成果,实现了科研项目“点”上突破,科研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涉海科研取得丰硕成果。
坚持服务社会,区域贡献度明显提高
学校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创新创业学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服务能力。致力于解决海岸修复保护、减灾防灾、国土资源利用、海洋能开发利用、可燃冰开采地质环境研究和岛礁珊瑚砂工程稳定性等重大产业发展问题,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海洋经济、海洋管理、海洋安全等领域提供支撑。为水产南繁和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高值化利用奠定基础,打造具有经济效益、生态价值并服务于教学科研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充分发挥学校思想库、科技库、人才库作用,主动对接、全面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引智借智的基础平台。承揽海洋资源调查、渔业资源补偿、苗种高效繁育、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产业发展规划等重大社会服务项目,服务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多批次科技特派员赴各市县开展产业帮扶,为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组织10余万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多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和实践团队。
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国内朋友圈持续扩大
在全球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成为互联互通的整体。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作为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成员院校和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以教育对外开放为推动力,持续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外民心相通贡献力量。先后与6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多次成功举办重要国际论坛、研讨会,留学生教育实现研究生招收,在省内率先成立东盟研究院,加强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建设,选派志愿者赴东盟国家进行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学校持续深化中国海洋大学对口支援,与海南省各市县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吉林大学等高校、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进海洋学科领域的广泛交流合作。学校不断强化国内外合作与资源共享,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努力构建起了具有国际视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办学格局。
踔厉奋发勇向前
奋楫扬帆启新程
2024年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建校70周年。七十载春华秋实,七十载玉汝于成,这所学校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海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国家政策优势和海南区位优势,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办学治校能力提升。建校70年来,累计为海南和民族地区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10余万名,为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和海南民族教育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
发展浪潮,梯次奔涌。使命孕育担当,方向领航未来。站在建校70周年的新起点,这所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将迎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面对机遇与挑战,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坚持立足海南,面向南海、面向东盟,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最高追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作为最大实际,不断完善高水平应用型海洋大学的顶层设计,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学科专业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对外交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着力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全面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人才,在建校80周年和转型发展20周年前后,努力建成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热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海洋大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为推动海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再造一个“海上海南”,奋力谱写热海院发展新篇章。
(撰文/乔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