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温暖如春的海南,铺陈一幅阳光明媚、生机盎然的画卷。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产业“绿树荫浓”,呈现出一个次第花开的繁盛之势——1月23日,文化澄迈建设动员大会举行,以“打造文化澄迈”主基调,突出“文化”和“发展”两大元素,探讨澄迈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现路径。
澄迈县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聚焦高质量建设文化澄迈,通过“1443”工作法,紧盯“高标准高质量谋划打造标志性成果”这一个核心目标发力、围绕自身核心业务实际、锚定“争一流、夺第一、成唯一、0到1”的追求,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以文兴业,牢牢把握公共文化发展这一精神富有的“关键变量”,脚踏实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
守护传承文脉 注重保护发展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在澄迈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的力量始终伴随左右,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精神气质滋养着这座千年古邑的城市根脉,为城市的持续前行提供深厚的动力。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做好本土文化记忆的收集整理,澄迈县对“文化澄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发布《澄迈县关于打造文化澄迈的实施意见》《打造文化澄迈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澄迈东坡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送春联下乡、元宵猜灯谜等传统节日振兴活动近百场,送春联、“福”字近万副;开展琼剧下乡、春风村雨、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
加速掀起东坡文化热。创作东坡主题文艺精品,拍摄《苏东坡与澄迈之缘》《花瑰艺术邂逅苏东坡文化》等宣传片,新创作琼剧及现代歌曲版《渡海帖》。开展东坡主题活动,举办“东坡讲堂”4期,邀请刘传铭、李公羽等专家学者授课;举办东坡主题图文展,接待游客群众约4.2万人次。筹办2025年第三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谋划通潮阁重建、里桥修缮、东水港东坡文化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澄迈县老城码头遗址、老城通潮阁遗址考古和通潮阁展示项目”“澄迈东坡文化资源普查、研究及展示项目”被纳入《“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总体规划》。
同时,澄迈县教育局也以推广东坡文化为抓手,打造独具特色校园文化。在澄迈思源高中建设校园东坡学堂,供师生研读东坡经典诗词;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东坡学校”交流活动暨东坡文化进校园澄迈论坛;举办2024年度“礼韵澄迈·渡口育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巡回讲座,深入解读和宣讲澄迈东坡文化历史踪迹,以东坡精神引导未成年人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各幼儿园开展“诗情画意演东坡、童心童手画东坡”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东坡文化之美。
此外,各个乡镇也更加注重文脉的传承。福山镇从福山“森山福地”历史文化中,挖掘“福山突破战”红色文化、福山福地祈福文化、海南咖啡溯源地文化等特色文化,并以特色文化为基础、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推出“福山来福(Fushan Life)”文化品牌。
聚力文化惠民 建设文化强县
城市承载文化,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
“澄迈拿出这么好的地方给老百姓打造免费读书空间,让人羡慕!”在参观罗驿农家书屋后,外地游客王春花如此感慨。
2013年以来,澄迈县构建三级文化服务体系,现已建立起“三馆一站一室一屋”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作为全县文化载体和对外宣传展示窗口,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均免费开放,全县并建有文化站11个、文化室270间、农家书屋144间,基本实现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今年11月,首座海南体育主题博物馆——天福体育博物馆海南展馆在澄迈正式揭牌。
文化地标是城市“精气神”的直观体现。澄迈持续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优化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启动文体设施补短板工程。2024年,澄迈县改造县图书馆儿童阅览室,修缮戏台7个,新建维修篮球场13个,配建全民健身路径16套;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乡镇覆盖率100%,复查文物215处;推进谭昌学堂修缮工程,制作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标识牌150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公示牌53块。
推动公共文化直达基层,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领作用,也要激活社会力量的参与活力,需要强化标杆项目的创新思路,也要精准把握基层的文化需求。
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澄迈开展第三批县级非遗传承人的申报认定工作,新增民间碳画像、木雕、福山咖啡焙炒技艺、山柚油焙炒技艺等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实施“三区”人才培训计划,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绘画、书法、琼剧等文艺类公益培训,服务时长500个学时,受益人数约1000人。
澄迈县还以党建引领,让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打造党群精神家园。其中,金江镇积极打造优秀党支部文化品牌课程,在黄竹村、千秋社区、城东社区、大拉村、建国社区、金马西社区、城西社区、金山社区党支部大力推动老年教育学校创新课程活动项目,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老年人琼剧发烧友班等特色教学。
培育城市文明 树立价值标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在过去的一年,澄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文明新风在城与乡之间广泛汇聚,文明花开香满城。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化澄迈建设动员大会上,澄迈征集该县“新八景”,这将成为日后旅游开发、历史文化研学、乡村振兴赋能的重要财富。2024年,澄迈以文旅活动赛事为牵引,举办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新春系列活动、罗浮村“村晚”、桥头地瓜文化节、澄迈半程马拉松等重大文旅活动共计11场,吸引游客约19万人,带动旅游经济效益8160万元。1月11日至12日,澄迈漓岛音乐节举行,成效亮眼:实现了好评率近百、千企联动、万人奔赴、曝光量破亿、经济综合效益破亿,持续提升澄迈的知名度、美誉度。
坚持项目为王,发展文化产业。
一方面,澄迈启动罗驿村共富示范村建设,计划将罗驿村打造为集历史文化、观光休闲、民宿咖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IP,争取2026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营。澄迈谋划东坡海南村项目、美傲古村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澄迈东坡文化资源普查研究及展示项目等文旅产业类项目14个,总投资合计约18.26亿元。
另一方面,以项目为抓手,打造东坡品牌。老城镇提级改造东坡步行街,进一步优化业态设置,大力发展“夜经济”,挖掘消费潜力;推动东坡禧乐荟项目落地,目前该项目稻田研学区已投入使用,整体概念规划方案正在深化设计中;推动老城糖厂更新改造,为通潮阁、广德桥、古码头等遗址遗迹开发利用创造条件,并为打造东坡文化产业项目腾出物理空间;着力打造东水港观海平台,将现代设计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完善观海亭、停车场、人行步道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集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下一步,澄迈将坚持多元宣传引流,办好第三届东坡文化旅游大会、桥头地瓜文化节等大型文旅活动,以高质量服务、高水平供给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充分展现青年澄迈、文化澄迈、数智澄迈、幸福澄迈建设成果。(撰文/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