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证券导报 |‌法治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千年之色》:
探索古老技艺中的美学
  《千年之色》

  作者:吉冈幸雄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时间:2024年4月

  ■ 彭忠富

  近年来,受现代印刷技术的影响,一些商家开始用丝网印刷技术来印制绵竹木版年画墨线稿,遭到一些艺人和专家的抵制。从长远来说,商家的行为对保护和传承绵竹年画技艺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其淡化了绵竹木版年画的木刻味,打乱了其制作步骤。不过,商家的行为也算情有可原。商家要想生存获利,就得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如果全部由人工使用木版印制墨线稿,其所获利润就会大为减少。

  既要生存,又要发展,相信这是摆在不少非遗工匠面前的难题。其实,这个难题也困扰着日本的工匠们。日本国宝级染匠吉冈幸雄家族长期致力于植物染技艺的传承工作。植物染在日本染坊一直持续到江户时代末期。欧洲工业革命的浪潮波及日本染色界后,日本染坊开始使用化学染料,吉冈幸雄家族也不例外。如今,吉冈幸雄继承父业,重新按照日本古法,回到植物染上。经过其长期努力,许多失传的传统染色技艺得到恢复及发展。

  植物染与人们的“衣”密切相关,相较当下主流的化学染色,它对自然环境零污染,对人们的皮肤零伤害,甚至可以起到杀菌保护的功效,并且显色庄正、优雅,远非化学染色能及。吉冈幸雄指出,回归古法植物染,需要一边探求古代匠人长期积淀并传承下来的技术,一边在现今的时代对这些技术加以运用。吉冈幸雄认为,必须把那古老的智慧与古人的手艺以及传承至今的审美意识及古典情趣传授给下一代。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自觉,也是日本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

  吉冈幸雄出版的生活文化随笔《千年之色》包括《植物染与“穿衣”》《古代的“食”与“住”》等五讲,结合自己染色工作的相关领域、所在地京都的风土,以及日本的传统生活与文化,阐述了自己对染布工作的认识与心得,从中创造出自己“温故而知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从自然与传统植物染中悟出一种“尊和”“学古”“敬畏”“传承”的工匠心得。

  作者指出,植物染中,灰是不可或缺的。平安时代的古文书中就有关于销售灰、蓝灰的商贩的记录,可见经营销售“灰”的商人也很早就出现了。譬如稻草灰是弱碱性的,用来从红花花瓣中提取红色素;山茶树烧制的灰里面包含了铝的成分,和天然明矾一样,起到有助于染色的催化作用;麻栎、橡树之类的硬木烧成的灰具有强碱性,这是在对蓝靛进行氧化还原的时候用的。

  不过,作者明确指出,植物染要想完全回到江户时代非常困难:一是获取染花、根等染色材料很困难;二是获取稻草灰、山茶树木柴烧制的灰也很困难。这正如传承绵竹木版年画传统制作技艺,需要艺人掌握刻版、“粉笺纸”和传统颜料制作技术一样。这会极大地拉长一件作品的完成时间,从而让一些有志于从事传统技艺传承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不过,作者也明确指出,“话虽如此,但也无法放弃,非要设法坚持下去不可。”

  此外,吉冈在书中穿插了自己过往生活片段与趣味故事,让我们在了解植物染色的相关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着实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那份感恩与珍惜。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自贸港观察|焦点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中国新闻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世界新闻
   第008版:公益广告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封面
   第015版:人物
   第016版:读图
   第017版:自然
   第018版:海之南
   第019版:鉴藏
   第020版:讲谭
   第021版:文化
   第022版:悦读
   第023版:话题
   第024版:影视
荐阅书单
追寻崭新的近代化世界
探索古老技艺中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