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证券导报 |‌法治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2月28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鹿门山的春晓

  ■ 王佳期

  鹿门山的春季较其他地区提前。山下的汉江尚未脱离寒冬的寒意,山腰的桃花已经绽放出粉白的花苞。晨雾未散之时,我沿石阶登山而上,青苔斑驳的台阶上落有几粒新芽,犹如春神遗落的纽扣。

  一千三百年前,布衣芒鞋的书生是否也在此驻足过?孟浩然曾在《夜归鹿门歌》中写道: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此刻朝阳初升,石壁上的露水折射出七色光晕,如同时光的棱镜。这座曾经庇护过东汉隐士庞德公的山林,在盛唐的某个清晨,再次迎接一位真正的隐者。

  山风掠过松针,送来阵阵清凉。忽然想起改变诗人命运的那个春日。开元十六年,长安城牡丹正艳,王维私邀孟浩然入宫论诗。御前应对本是千载良机,然而当玄宗驾临时,这位襄阳书生竟慌不择路躲进了床底。后人笑谈这桩逸事,却不知宫廷朱墙外,一树玉兰开得正寂寞——就像诗人心中那个永远无法抵达的庙堂之梦。

  山径转角遇见几树野梅,浅红花瓣上凝着隔夜霜华。这让我想起《早梅》中“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的句子。孟浩然的诗总是如此,在平淡处见惊雷。他笔下的春天,不是长安曲江池畔的万紫千红,而是柴扉前的细雨,竹篱外的鹧鸪,是农人擦拭犁铧时金属与春泥的私语。

  半山亭小憩时,石桌上不知谁遗落半卷《孟襄阳集》。风翻动泛黄的书页,停在《春晓》那页。世人皆道此诗浅白如话,却少有人细究处处闻啼鸟的深意。那年孟浩然隐居鹿门,春夜与友人畅饮松醪酒,醉卧草堂至天明。推窗时宿雨初歇,满山鸟雀正抖落羽翼上的水珠,此起彼伏的啼鸣像无数玉磬在云雾间敲响。如此鲜活的春意,岂是精雕细琢的宫体诗所能承载?

  山巅古寺的钟声荡开云雾,几个采茶女挎着竹篮从云深处走来。她们的蓝布头巾上沾着山樱花瓣,笑声惊起竹丛里的白鹭。这场景与《过故人庄》中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意境悄然重叠。孟浩然的春天不在金谷园也不在沉香亭,而在农人新酿的米酒里,在稚子追逐的纸鸢上,在那些被盛世遗忘的寻常巷陌间。

  下山时暮色初合,汉江浮起淡淡烟霭。江心沙洲上,几只早归的燕子正在衔泥。遥想当年李白沿江东下,在黄鹤楼送别孟夫子时,曾写下“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千古绝唱。两位诗人心中都住着永恒的春天,一个如长江奔涌激荡,一个似山涧清泉幽鸣。而今江流依旧,两岸桃花开了又谢,唯有诗句里封存的春光永远鲜活。

  行至渡口,老船夫正修补渔网。他指着对岸说:看那排杨柳,昨日还枯着,今早就抽芽了。忽然明白孟诗中的春意为何千年不衰——他写的不是时令更迭,而是生命本身。就像鹿门山的溪流,哪怕在最寒冷的冬夜,仍在冰层下唱着温暖的歌谣。

  暮色中的汉江泛起粼粼金波,恍惚看见一叶扁舟逆流而上。船头青衫磊落的书生,是否正赶赴某场山间的春日雅集?江风送来若有若无的诗韵,细听却是林间新笋拔节的轻响。原来真正的春天,永远生长在诗人不曾写完的诗行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营”在自贸港 “画”说新海南——优化营商环境专刊
   第005版:儋洋新篇章
   第006版:定安观察
   第007版:新海垦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世界新闻
   第011版:健康周刊
   第012版:文化周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广告
“潮汐·纪念《海南日报》创刊75周年” 征文暨征集口述者启事
淡茶与浓咖
骑楼的午后(外一首)
迎春的花朵:彩蝶(外一首)
骑楼老街
《美舍河之源》(国画)
鹿门山的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