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证券导报 |‌法治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3月20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江西苗“跨省”海南种
定安茭白抢“鲜”机俏销内地
  定安深水村农户正在采收茭白。通讯员 程守满 摄

  本报定城3月19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豌 通讯员程守满)“地头收购价4元一斤,市场价能到12元一斤,尤其在北上广反馈特别好。”3月19日,定安县翰林镇深水村的反季节茭白种植基地里,在茭白“绿海”中忙碌的江西农人傅利才托起一株足有半臂长的茭白,向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介绍。

  眼下,该种植基地120亩茭白正迎来采收期,工人们正穿着水靴,穿梭在茭白田中,镰刀起落间,白嫩如玉的茭白接连入筐,即将跨越山海奔赴上海、福建等内地市场,今年预计产值可达140万元。

  这些茭白的种苗都来自江西,在海南种植是为了抢占“鲜”机。“江西冬天冷,我们一般4月种、7月收;海南气候适宜,可12月种,次年3月收,正好错峰上市,更有价格优势。”傅利才介绍,茭白是一种特色水生蔬菜,因营养丰富、口感嫩滑爽口深受消费者青睐。

  两年前,这位农业“候鸟”携技术南下,在定安县选中了以万亩富硒土地闻名的翰林镇。“我们通过两年试验,选出适合在此种植的茭白品种,每年利用江西冬天的低气温进行育苗,然后运到定安种植,明年计划扩种至400亩。”傅利才说。

  不只是茭白,傅利才带来的“江西菜”还有红芽芋、白玉豆。在茭白田不远处的一片田洋,860余亩反季节红芽芋、白玉豆长势正旺。“白玉豆这个月底也能收了,红芽芋5月底上市,都比在江西早两个月。”傅利才说,他的团队正在翰林镇深耕反季节蔬菜品种,未来还将陆续引进更多果蔬品种。其中,红芽芋每亩可实现产值1.2万元,预计总产值上千万元。 种只是第一步。“在江西做农业做了20多年,就想走出来看看,寻找更好的种植基地和产销模式。”傅利才说,在翰林镇的支持下,他还在富硒产业园内建设富硒红芽芋加工厂,包括分拣、加工、包装等厂房以及保鲜仓库和3座标准冷库,计划总投资300万元,主要生产芋泥饺子、芋泥面条等深加工产品。目前正在进行项目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翰林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依托北纬19°的天然温床和万亩富硒土地资源,近年来,翰林镇正积极打造“季节差+富硒牌”,大力引进优质企业,发展包括富硒红芽芋、富硒茭白、富硒白玉豆、富硒香米、富硒毛豆等多个优质农产品品种。同时,该镇还加快推动相关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步伐,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致力于将翰林镇打造成为一个集生产加工、科研教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富硒特色产业小镇”。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5版:自贸港影像志·地理海南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世界新闻
   第008版:专题
海南为药品配发“电子身份证”
海南大学携手万益蓝成立“热带益生菌联合研究中心”
霞光映盐田
一亩林地“种出”三份收入
10个品种斩获金奖
定安茭白抢“鲜”机俏销内地
“东方工匠”凭技能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