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证券导报 |‌法治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3月21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放大优势抢“鲜”机

  ■ 陈奕霖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在全国大多数地方正进行春耕备耕之时,海南已开始绘就一幅好“丰”景。近期,海南定安茭白错峰上市,俏销上海、福建等地,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在此之前,琼海、海口小龙虾已抢“鲜”销往上海、安徽、湖北、江苏等全国多地市场,满足消费者的尝鲜味蕾。一种一养,海南农产品 “鲜”声夺人,不仅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放眼农业经济发展大盘,时机是关键一环,其突出体现为一个“鲜”字。从茭白到小龙虾,看似寻常的农产品上市,实则反映出海南农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成功秘诀——气候。海南拥有温暖的气温、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是发展农业的天然优势。如果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比作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那么,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就是海南农业的“独门绝技”。海南茭白、小龙虾之所以能够赢得市场,重中之重正在于放大了优势,抢抓了“鲜”机。

  放大优势,抢抓“鲜”机,直白地说就是凭借适宜的气候环境,精准把握种养周期,科学安排上市时间,让海南农产品在市场供应相对短缺、内地同类产品未上市时填补市场产能空白。以小龙虾为例,从全国来看,湖北作为小龙虾养殖、销售重点区域,小龙虾每年4月到10月集中上市,而海南的冬季小龙虾恰好弥补了剩下的月份空缺,当内地市场还在翘首以盼小龙虾季到来时,海南小龙虾脱颖而出,已经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

  打好“时间差”、填补“空窗期”,既避免了与内地农产品的正面竞争,又能满足市场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可见,海南气候优势蕴含着巨大潜力、广阔商机,这也是内地农企农户携优质品种“落户”海南的关键所在。比如,定安的茭白,种苗来自江西,却在海南的土地上“绽放异彩”:江西冬天冷,茭白4月种、7月收;海南气候适宜,茭白12月种,次年3月收,正好错峰上市,不仅销路好,而且价格优。

  市场需求是农业发展的风向标。海南农业的“鲜”机,不仅在于产品的新鲜程度,更在于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快速响应。海南小龙虾抢先销往内地市场,正是农户敏锐捕捉到内地市场对小龙虾旺盛需求的结果——没有盲目种植养殖本地传统作物,而是紧跟市场脉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胆尝试新兴品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生产与市场的精准对接,海南农产品实现了从“有什么种什么”到“要什么种什么”的转变,让“早到的美味”带来切切实实的经济效益。

  放大优势,抢抓“鲜”机,并不只是依托气候优势“靠天吃饭”,想要保持“鲜”机优势,必须在多方面下功夫。既要抓产“鲜”,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产业支撑体系,提高农产品品质;还要抓保“鲜”,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和物流产业,从田间地头到销售终端构建起一条 “保鲜通道”,多措并举让海南农产品时刻领“鲜”。

  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唯有把人无我有的比较优势用好用足,方能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聚焦“鲜”机,在“特”字上做足文章,在“优”字上下足功夫,在“新”字上力求突破,海南“鲜”品定能叫得更响、卖得更好、传得更远,海南必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打开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观点
   第005版:本省新闻 关注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
   第006版:儋洋新篇章
   第007版:新海垦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世界新闻
   第010版:文化周刊
   第011版:文化周刊
   第012版:健康周刊
放大优势抢“鲜”机
将“名人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零添加”不能成为文字陷阱
“AI换脸”不能想换就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