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空稻种”南繁百万粒种子

  ◀上接A01版

  “从太空返回的种子需要先通过浸泡处理促进发芽,随后在隔离环境中播种,确保无基因污染。”王仕明说,第一批太空水稻种子是在专用大棚里播种的,后续又在室外的稻田中种了一批,可以相互比照,观察不同生长环境中展现的特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太空育种就是“把种子带上天再带回来,作物就能丰产”。“实际上并非这样,这是第一批太空水稻,想要发生变化,最少得要5年时间。”钦星表示,采收后,这些太空种子还要经过表型、基因、成分等观察筛选,然后根据品种的优良性再进行加代繁殖。一般情况下,太空种子要经过6至8代繁育才能稳定优势性状。“通过航天育种真正能够选到有实用价值的品种的概率在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

  既然回报周期长、不稳定因素多,为何还要坚持太空育种?

  王仕明说,与常规地面辐射育种突变相比,航天搭载空间诱变产生的突变材料具有成活率高、变异频率高、突变幅度大、稳定性强、育种周期短等明显优势。太空育种由此成为物理辐射育种的延伸、传统育种手段的重要补充。“虽然育种的时间漫长,可一旦成功,就能提升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海南的本土企业,王仕明对海南发展航天育种颇具信心。“海南优越的气候条件让水稻能够一年三熟,大大加快了培育新品种的进度。”他表示,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海南建成投用,有助于把更多种子带上太空,助推“航天+种业”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澎湃园动力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理论周刊
   第007版:理论周刊
   第008版:中国新闻
海南出台住宿业扶持新政
泰国天丝集团连续五届参展消博会
法国柏姿将携护肤产品首次参展消博会
装扮一新迎盛会
2025年海南省级 科普场馆认定工作启动
省政协八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
国内首个深水救援基地主体结构完工
“太空稻种”南繁百万粒种子
来乐城,治愈身体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