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国者已共清风明月,幸存者常忆铁马冰河。1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保卫战司徒非、易安华、程智将军殉难75周年祈念会,司徒非之子司徒伦、易安华之子易豪雄、程智之子程增孝不顾七八十岁的高龄,毅然从国内外赶来,追忆父辈在南京保卫战中的作战和牺牲经历。
司徒非
部队冲出重围,他长眠紫金山下
“父亲常年在广东部队,抗战一爆发就随广东一六零师赶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打得非常惨烈!”专程从加拿大赶来的司徒非将军三子司徒伦老人说起父亲,声音不高但充满自豪。
1893年出生的司徒非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与叶挺、邓演达等人是同学,他学习勤奋,精通战略战术,为人正直,性格刚强。在“一二八事变”中,司徒非作战英勇,被赞为“大胆将军”。
司徒伦说,12月6日,日军进攻汤山。一六零师因缺员严重,全师官兵以命相搏两日后,汤山失守,部队不得不退守到紫金山东北一线。日军衔尾而攻,司徒非率部队激战三天,击退日军一次次进攻。12月10日,元气大伤的一六零师刚撤至大水关,又奉命调入城内准备巷战。
“撤退命令下得太仓促,很多部队乱作一团。父亲所部是和罗策群任副师长的一五九师一起从太平门一带突围的,不得不说,他们非常有胆气,因为突围方向选在日军正面,后来证明,这一招挽救了部队。”司徒伦说,12日天黑之后,父亲率部和友军从紫金山北麓向南突进。一路上,他们不断受到日军猛烈阻击,战斗极为惨烈,不断有官兵牺牲。“危急时刻,罗策群用广东话喊,‘勿做衰仔的跟住我冲啊’(不想做孬种的跟我冲),但话刚讲完就倒下了。父亲拿着最心爱的手枪率奋勇队继续冲杀,不幸中弹,他不甘心,把手枪里的子弹都发射出去,直到子弹用光……”
“44岁的父亲长眠在紫金山下,尸骨都没有找到。”司徒伦含着泪说,可他所在的一六零师杀出一条血路,安全到达皖南。
易安华
抱赴死决心 写下“告妻儿书”
易安华将军之子———76岁的易豪雄老人难过地说,父亲对孩子疼爱有加,可他牺牲时自己只有10个月大。
1937年12月,易安华奉命守卫光华门一带。出征前,他把妻儿送回老家。“父亲与母亲告别前写下‘告妻儿书’,对母亲说,你等着领我的抚恤金赡养家小吧。”
光华门阻击战是南京保卫战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12月9日,日军以优势兵力向光华门、通济门、雨花台猛攻。次日,日寇在炮火掩护下冲入光华门。易安华率部殊死抵抗,但部分城墙在炮火中倾颓,数百名日军突入城内,情势危急。
光华门反击战是中国守军在南京保卫战中打出的少有的漂亮仗。然而,这并不能阻止整条战线的溃退。两日后,日军攻陷雨花台阵地,从雨花台、通济门一带包抄中华门。
“父亲身中三弹不下火线。部下要把他抬下,都被拒绝,一定要与官兵们同生死。”易豪雄含着泪说,父亲始终在城墙上指挥,又被两颗子弹击中腹部,支撑不住而坠落城墙,连尸体都没找到,那一年他才38岁。
程 智
腹部中9弹 肚肠被打出
“75年前,父亲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后,就被埋葬在赛虹桥一带。那时我还没出生,但我知道,南京有父亲的魂。”说起父亲程智将军,74岁的程增孝思绪万千。
程智是湖南醴陵人,早年读书时受进步思想影响投笔从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
程增孝后来听母亲说,出征上海前,母亲刚怀上程增孝没几个月,父亲当然想看到儿子出生,但军令如山,他给程增孝的母亲留下一封信:“总算等到了与日寇交手的一天。此正是男儿报国之时,余决心以七尺之躯许国。惟盼吾妻能顺利分娩,所生勿论男女,望善抚之,以继余志。”
上海沦陷后,程智奉命率第三O二团撤至南京,驻守南郊及水西门外一带。“父亲所在的第五十一师战斗力很强。12月5日起,五十一师与日军多次激战,仅在江宁淳化即激战三昼夜,日军付出惨重代价才拿下了淳化镇。”程增孝说,到12日拂晓,打红眼的日军集中炮火轰击父亲防守的赛虹桥,以坦克10余辆、飞机20余架掩护步兵发起进攻。此时,父亲坚守赛虹桥已经6天,右手三根手指被打断,血流不止,副官劝他退下。但他只稍作包扎,又回到阵地。
程智冒着日军飞机轰炸激励官兵:“南京城内有我们的父母兄弟,决不能让鬼子前进一步,我们要与阵地共存亡。死在这里,死得其所!”话音才落,程智腹部被日军机枪击中9弹,肠断而出,壮烈牺牲,年仅30岁!当时负伤的三O六团团长邱维达找了个大木盆,将他埋于赛虹桥旁。程智后来被追认为少将。
(来源: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