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 南国都市报 | 南海网 | 南岛晚报 | 证券导报 | 法制时报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7年04月09日 星期日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4月1日开播以来,电视教学栏目《群文视界》获好评
让艺术在街头巷尾落地生根
王怀忠正在录制节目
  ■ 本报记者 陈蔚林 实习生 陈卓斌

  面对聚焦在身上的镜头和灯光,摄影师王怀忠有些紧张。

  即便身兼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海南省老摄影家协会会员,讲授摄影技巧已有10余年之久,他还是第一次站在这样的讲台上:摄影棚里只听得见他的独白,电视那头却可能有千万双眼睛注视着他。

  他不知道,自己这么表达,大家是否都能听得明白。毕竟,观众之中虽有资深摄影爱好者,但更多的是对这门艺术不曾涉猎或一知半解。

  如何把课讲得深入浅出,让群众喜闻乐见,是参与录制电视教学栏目《群文视界》的老师都要面对的难题。我们有些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栏目?

  优秀群艺成果应“走出家门”

  去年,省群众文化艺术馆做了一次调研,发现在以标准化、均等化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很多基层文化馆机构不健全,专业技能欠缺,服务能力偏低。

  “专业技能欠缺、人才匮乏这一点尤为明显。”《群文视界》栏目制片人、省群众艺术馆艺术研究室主任姜影观察到,“每次,省群艺馆组织专业培训,无论是什么门类的,总是那几个人参加。他们之中有的是专业对口的,但更多的是因为找不到专业对口人员,只好自己硬着头皮来学的,这样的培训效果当然不好。”

  学不好,回去也教不好、组织不好、普及不好。省群艺馆副馆长谢锋补充,普及不好的另一原因是平台有限。近几年,各市县群艺活动层出不穷,但真正参与其中、分享快乐的群众只是很小的部分,“你想想,一个培训、活动或比赛能容纳多少人参加?”

  并且,由于我省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起步较低,省和市县之间的优质资源无法做到有效共享,许多优秀的群艺活动成果还“走不出家门”。

  如何突破这些瓶颈,让文化艺术真正惠及、感染广大群众,成了省群艺馆亟需考虑的问题。《群文视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姜影介绍,《群文视界》是一档创新型艺术教学节目,目的是发挥省群艺馆在引领行业发展,带动全省文化馆建设方面的龙头作用,充分利用电视媒介平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面对全省进行艺术教育。4月1日,《群文视界》在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播出首期。据悉,节目将在今年内陆续播出40期,包括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琼剧、群星微课堂等内容。

  王怀忠为了讲好这几堂手机摄影课真是下了不少功夫。课前,他认真准备了摄影基本概念课件,精心挑选了多幅精彩照片辅助讲解,又专门了解了当下多款热门手机的摄影功能,还下载了10款主推照片编辑功能的手机软件,经过反复测试后确定以其中一款用于教学。

  省群艺馆文艺部负责人、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罗小珠为了做好广场舞教学工作,带领团队到市县采风,把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的艺术元素进行整合,创作了《织锦舞》《平安舞》等一系列热情洋溢、通俗易学的海南原创广场舞。

  让老百姓与名师“面对面”

  《群文视界》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书法、美术、戏曲等多个门类,绝大部分群众都能由此与名师“面对面”,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艺术课程。

  对于节目前景,谢锋十分看好——以电视作为媒介,每一期节目都能够实现乡镇、家庭的全覆盖,乐观估算,节目中呈现的教学内容每年可普及300万至1200万人次,普及率是全省各级文化馆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普及人数总和的15倍还多。

  受众反馈如何?罗小珠说,广场舞部分教学内容播出后,应观众要求,又将海南原创广场舞系列教学视频上传至网络,点击率很高。

  姜影也说,从去年10月栏目筹备以来,就有许多省内甚至省外名师闻讯而来,自荐要参与节目的录制。

  谢锋相信,只要根植于群众、为的是群众,高雅文艺一定能够走下殿堂,在街头巷尾落地生根,其中的优秀本土文化也一定能够传承和发扬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海南新闻综合
   第003版:脱贫攻坚进行时特别报道
   第004版:世界新闻要闻
   第005版:中国/世界新闻综合
   第006版:体育新闻综合
   第007版:文化周刊
   第008版:文化周刊作品
海南电影院,东风随春归
要重视海南的“海洋文化”
让艺术在街头巷尾落地生根
海南省作协又添新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