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构建高水平的优势特色学科体系
2017年,海南大学成为世界“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物学作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海南省委省政府确定我校作为海南省唯一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将坚持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遵循学术自身发展规律和学科发展逻辑,凝练学科建设方向,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建设“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科要素集聚,形成资源协作的组织化体系和学科协同创新模式,构建以“四大学科群”为核心的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体系,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一是以作物学、生物学、生态学、园艺学、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为主干,构建“热带农业”学科群,服务于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和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和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二是以生物学、水产、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空间网络与安全等学科为核心,构建“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学科群,服务于海洋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三是以旅游管理、工商管理、法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学科为核心,构建“现代服务业”学科群,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为海南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提供强力支撑。四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为核心,构建以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和服务海南文化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为中心的“人文社科”学科群,满足地方文化社会事业发展需求。五是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政府《关于“部省合建”海南大学的协议》要求,制定《天津大学对口合建海南大学行动计划(2018-2022年)》,建立以学科合建为核心的工作体系,高起点谋划、高位嫁接,形成推动一流学科建设的巨大合力。
二、以高层次人才集聚为支撑,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学校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上大胆创新,着力构建海南人才高地,为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一是深化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完善岗位设置、分类管理、考核评价、绩效工资分配、合理流动等制度,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各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二是创新人才工作方法,实现人才评价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型、人才引进从全面撒网向精准引进转型、人才工作重点从重引进轻培养向引培并举转型。注重创新“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以“冬季小学期”等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人才柔性引进工作。三是大力实施“五大”人才工程。加快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程、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和国际化人才工程,在大力实施教师海外经历拓展计划,鼓励教师积极通过各类渠道出国研修的同时,充分把握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优势,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高端外专引智项目”“海南省海外名师计划”等为牵引,大力引进境外高层次人才。争取到“十三五”末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队伍的比例达到50%左右,具有海外研修经历的教师占教师队伍比例达到40%左右,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达到40人左右。
三、以创建一流本科教育为基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基石。我校将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在学校全局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实现“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人才培养”的建设目标。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建立课程、专业、学科“三位一体”思政教学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围绕海南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以及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发展海洋经济和“新工科”等需求,全面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和布局。推进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主导产业相关的专业建设,推动数字创意产业、海洋生物、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与应用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探索“人工智能+X”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三是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积极开展专业认证工作,做好专业的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按照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标准,加强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变轨超车”。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脱贫攻坚工程、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为海南建设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四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落实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任务,努力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校园生态文化、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贯穿于专业教育、通识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和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五是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育人规律和办学规律,找准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以一流师资队伍为支撑,以建设适应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障,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四、以协同创新为抓手,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校将继续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面向深海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航天应用等战略性领域,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科技合作机制,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协同创新。一是加强与境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建合作研究平台或国际联合实验室,提升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南海法律政策研究中心、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智库的建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融入国际学术交流,努力在热带作物遗传育种和病害防治、现代海洋牧场、智慧海洋、海水提铀、海水淡化、海工水泥、海洋药物、可燃冰利用、海洋法、南海历史文化、开放型经济理论与政策、全域旅游等研究领域形成比较优势。二是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科研合作,聚焦“陆海空”等科学前沿和基础研究领域以及海南十二个重点产业链中的关键创新点精准发力,形成在南繁育种、热带作物、海洋工程、海洋装备、航空航天等方面的科研新优势。三是加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畅通学校与社会、成果与企业、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的渠道,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技术转化应用并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助力海南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目标,推进落实学校党委“美丽乡村+科研产业扶贫2.0版”决策部署,确保乐妹村脱贫致富。
五、以扩大开放办学为突破口,加快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深化对外交往与合作、加强区域合作交流互动”等要求,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努力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一是充分把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部省联合审批机制优势,重点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二是全力办好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以及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将其建设成海南“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标杆。三是加强课程和教学的国际化建设,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学生奖学金,不断扩大国际留学生规模。四是发挥海南与东南亚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人文历史积淀优势,深耕东南亚,全力建好海南大学-柬埔寨汉语中心、海南大学老挝分校等合作办学机构。五是充分把握区域合作交流互动的优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加强与台湾地区在教育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彰显海南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六、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全面激活学校发展新动能
学校将努力深化服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综合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活力与动力,实现关键环节的突破。一是以修订《海南大学章程》为切入点,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清学校内外部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遵循办学规律、符合法律法规、彰显现代大学精神、富有学校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大学治理能力。二是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农科教合作培养人才计划”“双一流海外留学计划”“新工科行动”以及文理科实验班等教学改革项目,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科教融合、产学互动等协同育人新模式,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三是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深化内部治理体系和管理服务机制改革,明晰权力责任,提升执行效率,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效率和品质为目标,强化内控体系建设,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注重品质、效率和服务的“大国资”“大后勤”“大基建”“大保卫”格局,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七、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总揽,为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学校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在践行“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上勇当先锋,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上做好表率,不断提高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二是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在全体师生党员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校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三是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六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把我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战斗堡垒,引导全校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强化监督和执纪问责,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监察法,持续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健全上级巡视和校内巡察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五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着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懂业务、有能力的党务干部队伍。推进管理人员职员制改革,将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选聘到领导岗位,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引导激励全体干部群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推动海南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的新征程上扛起海南大学的责任担当。
名词解释
1.世界一流学科: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指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海南大学成为世界“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物学作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2.部省合建:
2018年2月24日,教育部在京召开支持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座谈会,部署启动部省合建工作。通过部省合建这一新的机制和模式,在尚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按“一省一校”原则,重点支持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14所高校建设。
3.对口合建:
在原有对口援建机制的基础上,提升为对口合作建设。由天津大学对接海南大学改革发展需要,在作物学一流学科及其他优势学科的建设等领域中加强合作力度,推动海南大学整体水平提升。
4.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我校法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植物保护、动物医学、农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等专业先后入选。
5.新工科: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6.“人工智能+X”: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要根据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具有普适性、迁移性和渗透性的特点,主动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对计算机专业类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进行调整和整合,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7.海南大学“双一流”海外留学计划:
选派资助学校一流本科学生到世界一流大学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