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营根9月1日电 (记者李梦瑶)“爸爸,你快一点。”9月1日一大早,家住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的林芳雪一改以往赖床的小毛病,一个人收拾好书包,催着父亲赶紧出门送她上学。当天是秋季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更是林芳雪到新学校——湾岭学校报道的第一天,这让她十分兴奋。
林芳雪今年13岁,此前一直在海口读书。尽管“家门口”就有几所学校,但林芳雪的父亲林先生宁愿饱受往返两地奔波之苦,也不肯让女儿就近入学,“镇上的学校办学水平差,不少人和我们一样都把孩子送去了临近市县的学校读书,就是怕把孩子给耽误了。”
然而这几年出现的一件“怪事”,却让林先生产生疑惑:越来越多的亲友选择把自家孩子转回镇上读书。
为何选择回来?一番打听与实地考察过后,他这才发现镇上的学校早已今时不同往日——就拿离他家最近的湾岭学校来说,早已成危房的教学楼被推倒重建,3栋新教学楼内,音乐室、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随着一批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引进,该校中考成绩更是连续5年稳步提升。
学校的变化,让600余名在外求学的学生陆续选择回流。今年还未开学,湾岭学校校长包瑞便早早收到了21名转校生的入读申请,其中便包括林芳雪。
在包瑞看来,这一现象正是当地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生动缩影,而这也鞭策着他们在今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回得来,更能学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