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习霁鸿
足足60厘米。这是经过一夜风雨,10月9日上午6时30分海口市秀英区长滨路五源河体育场段的路面积水深度。
这是什么概念?海口市水务局排水中心秀英养护队(以下简称秀英养护队)副队长郑海珠跳下移动泵车,水已经到了她的大腿处。队员们也带着工具,一个接一个蹚进积水里。
要强排,先要找到井盖。雨水冲刷了绿化带里的泥土,导致积水浑浊,光靠眼睛看是找不到的。秀英养护队队员邓国芳、黄甫荣和冯泽敏凭经验圈出大概范围,小心地摸找,时不时用十字镐尝试着钩一钩地面。
“钩住了。”三人一阵欣喜。不过,自重几十斤的井盖在水压下更沉了,冯泽敏需要用十字镐一点点撬开。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能像这样直接撬开已属幸运,有些井盖比较紧,还需要先用锤子把井盖四边敲松。井盖打开,黄甫荣佝下身子,用铁锹铲出井里的树叶、树枝和垃圾,加快排水速度。
井盖打开了,移动泵车开起来了,井里的积水通过比大腿还粗的抽水管不断被排到路边的长丰沟,减轻路面压力。在这期间,穿着排水制服的“小黄人”们还要在路上来来回回巡查,以便及时清理井盖上新的树叶。记者注意到,沿途每个井盖旁都堆了一小堆落叶。
当天上午,接连几个小时都没再下雨。通过不间断的抽水强排,10时许,这一路段的积水降到了30厘米。
11时许,雨又开始下了。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打湿了大家的衣裳,却没人停下手里的活。实际上,从8日早上6时开始,他们已经连续奋战超过24小时,累了就在车里眯一会儿,哪里积水了,就又立即动身去排水。
“有空的话就把湿衣服搭在车上吹一吹风,吹干点再穿,没空就不管了。”49岁的队员陈绵吉指向停在一旁的皮卡车,皮卡车的车斗上就搭着几件湿上衣。
除了全力排水,记者发现,在排水现场,排水工人也经常会干其他的事。
“走不了了!这里水深!”11时,正在指挥同事们打开另一个井盖的郑海珠一边大喊,一边远远地朝试图涉水通过的车辆挥动手臂。
她这一嗓子让另外3人抬起了头。于是,冯泽敏和黄甫荣留在井盖旁值守,邓国芳则丢掉手里的十字镐,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来车走去,和郑海珠一起为车辆预警。
“水要排,忙也要帮啊。”泡在水里的郑海珠笑笑,制服里的便服又湿了一些。(本报海口10月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