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菲
新稻入仓廪,大地熏黄。熏黄是一种稔熟的色彩。站在原野,满目苍茫。姜花白,芭蕉黄。青桐子一日比一日鼓胀。翠竹开始脱枝。我很细致地观察了溪边的一处翠竹林。翠竹林有37棵竹子,竹子每长一年,要脱一次枝,从下往上脱,脱到第16节,竹就成了老竹。竹越老,纤维越富有弹性,韧性也越强大,也越耐虫蛀。脱枝,就是最末的枝丫干死、脱落。竹竿光滑如洗,慢慢洇析出竹霜。砍柴人砍到手或膝盖,刨竹霜下来,敷在刀口上,血即止,伤口也不化脓。竹霜越厚,竹梢越垂。竹到了苍老之年,会佝偻。
竹越砍,竹则旺盛地生育。入秋的第一件事,便是砍竹。山边竹林传来笃笃笃的砍竹声。刀吃进竹,刀声在中空的竹筒产生共鸣:笃,笃,笃。如啄木鸟啄树洞。竹振动,落叶竹叶。每一片竹林都有厚厚的竹叶。秋雨尚未来临,竹叶干燥、发白。竹鼠在窸窸窣窣。竹鼠以竹须、竹鞭、嫩竹为食,四处打洞。洞与洞连通,如同地道。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斗米。新稻晒出,机了米,当然就煮粥,又稠又香。是每个人爱吃的。乡人等着新米,为一碗粥,也为一块糕。糕为米糕,又称千层糕。
泉水泡新米一个时辰,米泡得又白又胀,以石磨磨米浆。米浆略稠,白如鲜奶。锅里的蒸笼已热气腾腾,米浆匀细地浇下去,蒸出米黄色,再浇一层米浆下去,又蒸。浇七层,蒸七层。七是变数,也是节律数。七是死数,也是生数,是先死后生的意思。七是无穷大,因此七层糕遂称千层糕。蒸出来的糕,有深深的碱色,香郁浓烈。碱来自草木灰。乡人取灰碱泡米。
灰碱一般取自稻草或牡荆。稻草以糯谷稻草为佳,去稻衣,洗净晒干,烧出一堆灰。灰包入纱布,泡出碱水。没有糯谷稻草,砍一捆牡荆来,洗净晒干,烧灰。牡荆是马鞭草科牡荆属灌木,耐寒耐旱耐贫瘠,具乡人秉性,可解寒解毒祛除湿气,可催化黄豆发酵。乡人制黄豆酱,牡荆是必备之物。
乡人爱灰碱。灰碱防蒸糕霉变,也可防暑、增强体质。当然,灰碱还是一种液态凝固剂。做腐婢豆腐,也要添加灰碱。腐婢是马鞭草科豆腐柴属灌木,茎与叶,清热解毒,治痈疮,解热暑,醒酒,敷蛇虫之伤。腐婢叶捣烂,把汁液沥进灰碱水里,就慢慢凝固,成豆腐状。这就是腐婢豆腐,色如碧玉,味凉如冰。舀一碗腐婢豆腐,调一勺蜂蜜下去,凉拌吃,热暑全消。
下了灰碱,千层糕也称作灰碱粿。满满的一蒸笼灰碱粿,无需用刀切,取一根白麻线,两头拉紧,糕成了块。以线作刀,取糕而食。砍竹人上山,不愿带饭或不愿生火造饭,带三五块灰碱粿,挂在竹丫上。
临近中午,砍竹人取下灰碱粿,坐在竹下吃,一层层撕下来吃。一口一块粿米。秋蝉在吱吱吱叫。燥得饥渴的灰胸竹鸡,在嘘咭咭地叫。一直叫到太阳下山了,灰胸竹鸡摇着步子,来到溪边喝水。坐在石块或竹叶堆上的砍竹人,是无比寂寞的人。刀放在脚前,风摇着树梢,竹叶飘摇而下,落在寂静的竹林下,也落在他的身上。他细嚼慢咽地吃着粿,望着空空的竹林,山下的人烟虚白在黄黄的秋阳下。吃了粿,喝了水,倒头睡在竹叶堆上。凉风扫荡。
一日,我去山中竹林,看乡人砍竹。山并不高,但陡峭。山垄田还有人在割稻子。那是最后两块收割的稻田,种的是糯谷。稻子直挺,稻衣素黄。割稻的人蹲在田中央,弓着身子割稻。他的左手撩着稻秆,右手挥舞着镰刀。田中央割了一大块,撂下稻子堆出“人”字形,四边的稻子直挺挺地浮荡。天太热了,割稻人戴着斗笠,穿着厚厚的秋装,不时地脱下斗笠当扇子。
从没见过这样割稻子的。割稻子是田头开始割,一垄一垄地割。哪有从田中央往四周割的呢?问割稻人:打谷机怎么拉进去啊。
割稻人答:全割完了,再打谷子。
问:你这样割,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
答:这是圆匾的形状,你没看出来吗?
这是一块巨大的圆匾。圆匾是晒食物的竹器。这是大地之丰美,也是大地之殷实。又问:为什么不请收割机呢?
答:收割机是方便,但浪费很多谷子。
我便没上山看人砍竹子,而是看他割稻子。看了一会儿,我也下田,和他一起割。多年没割稻子了,割了半个小时,脚酸疼得发麻,衣服也湿透了。
我们的肉身、情感、思想,都是被自然之物浸染的。入秋之后,这样的感受会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