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
图\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东坡暮年被贬海南,却不以此为苦,反倒与琼岛结下深厚情缘,留下许多传世佳话。
10月21日—22日,我省首部苏东坡主题话剧《海外东坡》(原名《约定》)在海南省歌舞剧院上演。该剧以苏东坡的三个约定为主线,串起他在海南的时光。该剧的初始版本曾荣获第四届海南省南海文艺奖,后经多轮修改、优化,形成一部时长130分钟的多场次大型话剧,被列为海口市精品演出剧目。
亮点颇多
作为一部苏东坡主题话剧,《海外东坡》有哪些看点?该剧编剧、导演、制作人赵德旭近日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
在赵德旭看来,最重要的是历史真实。“我们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同时通过艺术手段让剧情更好看、更动人。”他表示,该剧展现的苏轼劝农、改进生产、传播中原文化、培养海南史上首位举人姜唐佐等情节,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历史。
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话剧创作团队着力营造真实的情感氛围。剧中,苏东坡与苏辙的兄弟情,与父亲苏洵和儿子苏过的父子情,与张中、黎子云的朋友情,与学生姜唐佐的师生情,与海南当地黎族百姓的官民情,都一一呈现。“在这部话剧中,我们还加入了苏东坡与章惇之间的复杂感情线。他们曾经相互赏识,最终却因政见不合逐渐成为政敌,章惇甚至成为苏东坡被贬海南的幕后推手。”赵德旭说,创作团队尽量让每一种情感都落在细节与实处,由此引发观众共鸣。
在人物设置上,这部话剧中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反面角色,这也契合苏东坡“眼见天下无一不好人”的善良心性。赵德旭表示,该剧的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在于苏东坡内心的冲突,譬如苏东坡被贬之初,在琼州海峡跟弟弟告别时的强颜欢笑,与弟弟的潸然泪下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该剧,创作团队还生动细腻地诠释了苏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风。“身为儿子、父亲、兄长的苏东坡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对身为父母、子女的现代人有非常积极的启迪意义。”赵德旭说。
该剧还把姜唐佐作为主要角色,表现苏东坡与学生相互探讨学问的良好关系。苏东坡为姜唐佐讲解作文之道,姜唐佐甚至还可以与苏东坡开玩笑,师生之间尽显真诚坦荡、平等轻松。
数易其稿
话剧《海外东坡》的初始版本是2020年12月第21届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儋州分会场上的一场苏东坡主题短剧。赵德旭在创作短剧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苏东坡的了解,因此决心创作加长版话剧,传播苏东坡的故事与精神。
“苏东坡并不只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赵德旭说,苏东坡身上有善良、平等、真诚等人性闪光点,他的著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进步理念。尤其是他垂暮之年流放海南,拖着老迈的病体,战胜客观环境和主观心境的种种挑战,找到余生的乐趣和价值,在亲和黎汉、劝农治病、优化风俗、教育开化等方面为海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些都让自己深受感动。
为了更加精益求精,该剧创作数易其稿,一共历时3年。3年中,赵德旭读遍了苏东坡所有传记和苏东坡作品选集,对他在海南的生活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过程获得海南省苏学研究会、高校学者等机构和人士的帮助与支持。
在创作和修改话剧《海外东坡》的过程中,赵德旭和许多专家学者对剧中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细微到每个布景和舞美设计细节。例如,剧中有一幕是表现苏东坡《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描绘的“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当夜的月是什么样的?进行舞美设计时,赵德旭与专家学者讨论后一致认为,农历二十日的月亮应该是下弦月。
为了给观众呈现出最好的视觉效果,话剧《海外东坡》从2021年开始排练。从一开始选用高校学生做主演,到最后换成表演专业人员,该剧对主演进行了两轮更换。目前剧中主要角色都有表演专业背景,比如刘一辰、张源、杜飞、周亮辰、陈骁、王宸等。
结合历史事实,话剧《海外东坡》中还融入了儋州调声、黎族歌舞等海南非遗文化,丰富了话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增强了观赏性。此外,赵德旭还透露,《海外东坡》首演时还设置了一个环节:邀请观众在演出中,与台上演员一同演唱黎族传统“世亲调”,穿越时空,为东坡送行。
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
话剧《海外东坡》的创作获得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肯定和支持。
海南省苏学研究会艺术委员会主任秦纪明表示,《海外东坡》从创作伊始就备受关注,获得了李公羽、海滨、李景新、彭桐等多位苏学研究专家的指导,他们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优化意见。海南省苏学研究会艺术委员会将以苏学的艺术化、产业化转化为宗旨,顺应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需要,积极推动苏学艺术转化和大众化传播,为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提供积极助力。
《海外东坡》艺术总监、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曹量认为,用心讲好东坡故事,继承东坡遗风,推动东坡文化的艺术转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东坡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苏东坡文化是海南不可多得的一张文化名片。”赵德旭说,海南自贸港的开放包容,跟苏东坡精神十分契合,希望将来话剧《海外东坡》能在省内外巡演,成为海南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