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周静泊
一片用地性质复杂的土地,一堆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对于一家刚完成剥离重组,从“零”开始“创业”的企业而言,海南省金城安居投资集团(以下简称省金城安居集团)开局虽然没能拿到一手好牌,却在短短3年内将资产规模从3.49亿元壮大到54.38亿元。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活力从哪来?
2022年年中,省金城安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禄走进金甸水岸项目用地,也就是原海南省水产供销公司(简称原水产公司)职工居住区时,他一度以为自己无法“全身而退”。
“又来忽悠我们!”
“当时现场来了上百人。”原水产公司老职工陆美莲回忆道。
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和原职工住户面对面沟通交流近6小时,得到原职工住户的理解和支持后,吴禄才放心离开。
原省水产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53年的老牌国企。2007年企业改制,职工得到安置后自谋职业。约300多户职工通过集资盖房、异地安置等方式陆续搬走,剩下原地安置意愿强烈的124户,成了一道难题。台风一来,大雨倾盆,房顶漏水。海水倒灌,流进屋内,水深及腰……这样的危房,困了他们十余年。
不是没有企业试图“盘活”这一项目,但囿于资金实力、项目整合和开发建设能力,介入后又退出。这些年来,职工安居的希望被唤起,又一次次落空。
刚接手金甸水岸项目的省金城安居集团,也难。
彼时,省金城安居集团刚剥离重组,正处于“白手起家”的再创业期,资产、资金、人才全线吃紧。
好在,办法总比问题多。
几经思虑,省金城安居集团在海南省国资委的支持下,打出了一套以市场化机制联动省属国企与地方抱团发展的“组合拳”。
需要土地?通过破解土地变性难题和抱团发展解决。资金短缺?与其他省属企业股权合作融资。政策有堵点?与属地政府加强沟通,齐心协力想新招。在各方大力支持下,省金城安居集团创新提出“安居房+安置房”的开发模式,强化产品组合设计,平衡项目开发成本。得益于这种创新发展模式,在金甸水岸项目,原水产公司职工被积欠多年的工资、医保、公积金等历史遗留问题也一并得到解决。
民生难题得以解决,沉睡资产重新盘活。金甸水岸项目这块烫手的“热山芋”,成为省金城安居集团重整旗鼓的“试金石”。在金甸水岸项目中摸索出的国资国企抱团发展新模式,陆续应用在金城此后的多个项目中,发挥出“1+1>2”的聚集放大效应。
截至2023年11月底,省金城安居集团成功推进四个安居房项目开工建设,两个经适房和一个统建房项目被盘活,通过创新盘活利用国有“沉睡”土地开发建设保障房项目方式,与央企、省属国企、市县区政府等60余家单位共同谋划11个合作新项目,计划总投资73亿元,拟建设保障房数量达6500套,为百姓住有所居的需求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省金城安居集团也实现跨越式发展,营收累计超6亿元,仅用两年多时间,集团资产规模从初期的3.49亿元壮大到目前的54.38亿元,增长近16倍。
金甸水岸项目正式开工两月有余,如今,陆美莲隔三岔五就拉上姐妹到工地现场看看。
“虽然还是开挖地基,但只要看到正在施工,心里就安稳。期待2026年的春节,能在新家里过。”她说。
“我们要建设让海南自贸港老百姓住上有幸福感的房子。”吴禄表示,未来,省金城安居集团将聚焦保障功能类住房建设主责主业,通过持续整合国资国企资源、省市县联动、规模化开发建设,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投融资能力和资本效益,为海南加快完善自贸港住房保障体系扛起国企担当。(本报海口12月11日讯)
总策划:牛晓民 统筹:周元 胡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