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邱江华
2023年12月31日,元旦假期第二天。上午10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花卉研究中心主任杨光穗准时出现在位于儋州的中国热科院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圃里。热带兰、睡莲、三角梅、朱槿、红掌……行走间,她时不时俯身,用手捧起花朵,仔细观察长势。
“做科研,本就是没假期的嘛。”见海南日报记者来访,杨光穗笑着说,春节前夕,大量花卉即将上市,为了保证出品质量,花卉研究人员要忙着进行各种技术调控、测试、数据采集分析,基本就在基地和实验室来回跑。
这些年,杨光穗和团队成员始终在为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带花卉品种努力奋斗。“2023年11月,我们在海口举办了热带花卉新品种推介会,团队选育的150余个花卉新品种集中亮相,每个新品种都经过长期科技攻关,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对这场推介会,杨光穗印象深刻。
“这场推介会是对团队近年来科研成果的一次检阅和展示。”杨光穗回忆,当时,他们和多家省内外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因规模大、品种多,这场推介会也被业界称为“海南花卉种业创新道路上的里程碑”。
实际上,选育新品种是一个极为辛苦的过程。以红掌为例,每年,科研人员至少要进行杂交组合300对、播下约10万颗种子,才能得到几十株候选株系,再进入下一步的测试环节……如此操作重复多次,只为等待一朵令人满意的花。
近年来,在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和长期坚守下,中国热科院热带花卉研究中心的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建成资源保存量和丰富度位居世界前列的种质资源圃,突破花期不遇、杂交不亲等瓶颈,成功培育石斛兰、红掌、三角梅等花卉新品种,获农业/林业新品种权28项。
“我们要继续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研究新品种种苗繁育技术,把更多自主培育的品种推向市场,发展壮大‘美丽经济’。”谈及未来的工作方向,杨光穗说。
(本报那大2023年12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