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梦楠
糖业事关国计民生。1月6日,在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经济作物论坛上,福建农林大学甘蔗所所长、中国热科院甘蔗中心主任阙友雄以《热带作物甘蔗生物育种》为题,同与会嘉宾就甘蔗育种的产业问题和科学问题,甘蔗未来育种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研讨,把脉“甜蜜事业”。
我国是食糖生产和消费大国,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然而,由于土地资源、技术、设备、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不足,目前我国甘蔗产业还未能达到理想的产量。
“改良品种是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我国蔗糖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阙友雄认为,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组学等育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并应用,为甘蔗育种带来了新的机遇。
做好甘蔗良种繁育工作,海南也在持续发力。三亚市崖州区政府与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共建甘蔗种质资源库,在甘蔗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利用、新品种培育及成果就地转化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
“我们已收集到珍贵甘蔗种质资源4000余份,并利用该资源库攻克了甘蔗杂交育种‘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所长王勤南曾在采访中介绍,截至2022年,利用该库培育杂交种子,经全国各育种单位培育、选育出的自主创新品种在全国蔗区推广面积占比从原来的20%提升到91.58%,改变我国甘蔗品种单一化和自主创新品种占比低的局面。
发展好甜蜜产业,还需在哪些方面发力?参会嘉宾认为,应加强以蔗糖为原料的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拓展蔗糖在医药、化工领域的应用;利用新技术对甘蔗进行改良,推动高产、高糖、高抗、强宿根性、宜机性等性状协同改良甘蔗种质创新与重大突破性新品种更新换代;持续做好甘蔗种质资源库的运行管理,做到种质资源应保尽保、安全可控,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助力保障国家食糖安全、促进我国糖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三亚1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