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梦楠
1月6日,在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经济作物论坛上,浙江大学精准育种研究院院长张天真围绕海南蓬蓬棉,与参会嘉宾进行分享交流,助力“温暖”产业发展。
棉纤维可做衣服,棉短绒可制纸张,棉籽则是一些高端护肤品和治疗肿瘤药物的重要原料……全身是宝的棉花深受人们喜爱,海南百姓较早就开始对棉花进行利用。
“海南棉花栽培与应用历史十分悠久。”张天真说,海南是我国最早种植棉花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纺织发源地之一。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光温条件,棉属植物类型多样,种质资源丰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将目光转向这片土地,逐渐发现了这里古老而珍稀的海南蓬蓬棉。
野生棉是现代棉花育种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学术价值。那么,海南本地盛产的棉花具有什么属性?张天真和团队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海南蓬蓬棉是分化较早的陆地棉,具有野生或半野生的属性。它可能起源于墨西哥海岸,通过北赤道洋流扩散漂流至此,在海南多地常年自然生长,与现代陆地棉发生了很多染色体结构变异。“我们将棉籽浸泡在海水中,发现它可以悬浮存活半年,少量的种子还可以发芽出苗。但它究竟是怎样从南美洲漂洋过海到达中国的,仍有待探索。”
“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崖州布的主要原料。”张天真说,结合种种历史资料推测,蓬蓬棉早已开始在海南岛被驯化和栽培,并用于纺织。“可以说,海南岛是陆地棉最早驯化栽种的地区之一。”
在科研人员看来,海南蓬蓬棉蕴藏着丰富的优良基因,如丰产增效、抗病、抗虫、优质纤维基因等,转育并利用这些优良基因,能拓宽陆地棉的优异基因资源,选育新的种质材料。对加快选育优质的棉花品种、改进提升作物品质、保证我国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因为这些特性,海南蓬蓬棉也成为育种家眼中的“香饽饽”。如今,包括张天真在内的众多科研人员在海南这片热土,聚焦棉花产业开展育种等研究,助力我国棉花产业发展。
(本报三亚1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