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兼
据媒体报道,近期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称,我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呈现“喜忧参半”的现象,一方面,儿童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近七成孩子在6岁前开始阅读;另一方面,当前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时长仍偏短,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仍有一定距离。建设书香社会,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其中关键一环。
提倡和促进青少年多阅读、善阅读、常阅读,对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开阔精神视野、塑造健全人格、增强学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体来看,当前孩子的年阅读量偏低,每天课外阅读时长仍偏短。特别在电子产品挤占注意力、信息传播日趋碎片化的当下,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调动家庭、学校以及各类公共阅读场所的积极性,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引导,驱动“三驾马车”更好地服务青少年阅读,是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营造热爱阅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爱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阅读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孩子终身受益。而培养兴趣、养成习惯的第一步就在于家庭,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前述报告显示,对孩子阅读影响最大的依次是父母、教师、同学或朋友。实际情况是,一些家庭父母自身的年阅读量就不高,有的父母几乎没有阅读习惯。统计显示,在父母几乎不阅读的家庭中,孩子喜欢阅读的比例要明显低很多。由此可见,父母带头阅读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影响。
其次,要加强学校分级阅读的指导,让孩子“善阅读”。阅读固然重要,但读什么书更重要。对青少年来说,阅读需要与自身年龄阶段、知识水平相匹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实际生活中,青少年自身对书籍的选择存在困难,集中在不知道如何选书、不掌握读书方法。而对不少家长来说,为孩子选书也确实存在困难。相对而言,学校在加强对青少年阅读的指导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和便利条件,教师显然更掌握孩子知识体系构建、阅读水平提升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水平。加强教师对青少年课外阅读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
此外,要普及便利阅读的社会场景,让孩子“常阅读”。在阅读资源供给和阅读环境创设方面,社会公共机构和企业组织具有更强的资源调配能力,能够成为促进青少年阅读的有益补充。当前,阅读场景创设有两大可喜趋势,一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电子化阅读、数字化阅读、视频化阅读场景不断创新,移动化阅读方式融入青少年生活,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二是实体书店创新推出书吧、茶咖等复合经营模式,提供更多舒适的公共阅读场景。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公益和市场相促进,有助于构建“书香社会”的完美拼图。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