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小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在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相互交融下,琼北火山地区孕育了极具特色的火山传统村落,拥有火山地质地貌、火山石建筑和乡土火山文化等资源,具有极高的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价值和乡村旅游开发潜力,亟待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开发。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文物古迹研究利用工作,省第八次党代会、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等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这些利好政策为琼北火山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创造了良好环境,如何保护琼北火山传统村落,深挖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乡村,实现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成为重要课题。
对标挖潜:发挥资源富集、文化传承与交通便捷三大优势
2022年1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历史文化展示线路、景观、廊道”。文化线路是将文化遗产“建群”,强调组合后的整体价值,构建文化线路是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展示问题的科学选择。从客观上分析,琼北火山传统村落在资源富集性、历史连续性和交通便捷性方面均满足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线路宪章》要求,具备构建文化线路的优势。
一是具备构建文化线路的资源条件。琼北火山传统村落从形成初期村落选址,到建筑风格演变以及建造选材和工艺等,都受到火山地区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带有火山印记的乡土文化和火山土壤孕育的特色农产品。二是具备构建文化线路的历史传承要素。琼北火山传统村落承载着代代相传的乡土文化,每个村落都是一个有连续性历史故事的载体,从村落的创建到演变,从民俗传统到民间传说,这些连续的历史故事成为琼北火山传统村落的独特标识,让世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并体验这些村落传承的文化习俗。三是具备构建文化线路的交通条件要素。琼北火山传统村落主要位于海口经济圈,地理位置相对集中,高速公路、国道、县道或市政道路等基本串联这些村落,有助于实现文化线路的地理连贯和交通通达。
系统塑造:完善完整性保护、可持续开发与全方位展示三大功能
构建琼北火山传统村落文化线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刻认识和把握“六个必须坚持”,采取有效措施协同推进保护、开发、展示工作。
研制构建方案。组建专家团队研究琼北火山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为文化线路建设提供专业意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以火山文化为主题,有机融合火山地质、传统村落建筑、风俗,明确文化线路的内涵和主题。严格制定纳入标准,确保选取代表性较强和历史价值较高的传统村落、文物古迹作为线路的串联点位。明确点位定位、特色、连接方式和整体设计思路,形成以文字、图表、多媒体等形式生动呈现的可视化方案。
强化保护利用。制定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保护民居结构和民俗风情,保持传统村落的“乡土味道”。发掘地质、建筑、历史资源价值,将琼北火山传统村落文化转化为旅游吸引力。平衡保护与开发关系,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大规模开发,确保旅游活动与文化遗产保护统筹推进。与当地居民充分沟通协商,尊重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减少旅游项目对社区的负面影响。
构建步道系统。传统村落之间需要特色交通线路连接起来,构建步道系统是文化线路建设的关键一环。步道系统设计应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干扰,主打绿色交通和生态廊道,可融入琼北地区的特色建筑、景观雕塑和文化标识等火山文化元素,分段设置栈道、自行车道或慢跑道。
统一形象标识。建立一致性和识别性强的品牌形象,将琼北火山传统村落的特色和文化凝聚于一个统一的形象识别系统,能够让游客迅速辨识出琼北火山传统村落,从而提高该地区的形象识别度和旅游知名度。形象识别系统应涵盖传统村落的建筑、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以及当地特色农产品等,其中,对于传统村落建筑,可以设计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元素作为标识;对于自然景观,可以用特定的色彩和图案表达其特征;对于农产品,可以设计专属的包装和标志,凸显地区农业特色。
组合宣传推广。突出整体推广优势,强调文化线路的独特性和连贯性,注重展现整体线路的历史故事、主题内涵,为游客呈现身临其境的文化之旅,而非单一的观光体验。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媒介,如社交媒体、网络平台、推介展会等,将整体推广的理念传递给潜在游客。创意设计宣传材料和线路展示媒介,让游客深入了解文化线路的特色和亮点。举办火山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学者和业界专家参与,推动火山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统筹公共管理。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促进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持续评估线路运营效果并及时调整,制定相关规定加强监督和执法,预防违规行为对线路造成不良影响,维持线路活力。畅通沟通渠道,汇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利益相关方,共同研究问题、分享经验,促进信息共享与合作。推动当地居民参与建设和管理,发挥主动性,确保群众共建共享。
(作者单位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