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地有声,“幸福”是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最美的底色。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更多精力增进民生福祉”,传递出切实将群众放在心上的温度、着力厚植民生福祉的力度。
省两会期间,海南日报记者邀请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明,海口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严音莉,省政府教育总督学李渝凤等代表委员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守护人民健康
主持人:2018年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昌江医疗集团正式揭牌成立,成为我省第一个实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全国医改试点。请问梁明代表,近年来,昌江如何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未来又将采取哪些举措,持续守护好人民健康?
梁明:近年来,昌江紧紧围绕“小病不进城,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县”的工作目标,主动借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整合2家县级医院、1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68家村卫生室医疗卫生资源,一体推进人员、质量、业务、财务、信息、药械“六统一”管理,大幅提升了县域三四级手术占比。
与此同时,县“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县域医共体改革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可并推选为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交流案例,获评海南省深化医改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市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健康促进县、国家卫生县城。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的殷切期盼,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常见病专科能力建设,强化人才“引育留”工作,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深入开展健康昌江行动,推动医防融合服务模式落地扎根,不断提升县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昌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托起幸福晚年
主持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请问严音莉代表,在推进养老服务发展方面,海口如何持续发力,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严音莉:近年来,海口以保障老年人共享自贸港建设成果为导向,在夯实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方面持续用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过去一年,海口出台全省首部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制定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印发长者饭堂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机制,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们已新建琼山区国兴街道等3家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完成了海口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医护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琼山区试点开展“1+N+X”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同时,我们还发放了高龄长寿老人补贴6161万元、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照料护理补贴469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在托起老年人“幸福夕阳红”上持续发力,办好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提高高龄老人长寿补贴,统筹做好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高质量推进老年医护服务中心项目投入运营。与此同时,编制《海口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布局规划》,持续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发展“1+N+X”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红利,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牢教育基点
主持人: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元素颇多,其中提到了“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这一工作目标。请问李渝凤委员,下一步我省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进一步推动海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渝凤: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报告对教育工作十分重视、高度关注,多处体现教育元素,这让我们很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高位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我们将围绕“五育”并举,聚焦学生学业质量短板,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和储备一批主力军。持续推进教师队伍综合管理改革,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制度改革,推动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加强教育研究和培训工作,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狠抓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日常管理落实。
增进教育民生福祉意味着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巩固和扩大“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成果,促进教育集团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到2025年全省50%的公办中小学纳入集团化管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校园安全无小事。我们将聚焦防溺水、交通安全、学生心理健康、防欺凌等领域开展综合治理,巩固提升“4个100%”成果,推动全省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率达100%,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此外,我们还要督促各市县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增加财力投入、强化执行管理上加大力度,确保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并优化支出结构,精准投放,防止资源过度集中投入。同时,聚焦加强教育数字化建设、全面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等方面,多措并举推动海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