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宁玥 苏庆明
缝纫机“嗒嗒”作响,一双巧手推动布料稳稳划过针脚,瞬间形成一条平整精致的包边线。很难想象,这双能缝衣服的手,平时连杯子都拿不稳。
2月3日,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海南时代脉搏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制衣厂,制衣女工阿美(化名)正与其他数名工友一同赶制春节前要交付的货品。这是一家在政府扶持下开起的工厂。
100多平方米的缝制车间里,20多个缝制工位呈两列排开,上方是长条形灯管和风扇,一些架子摆着各色物料。
束起辫子的阿美趴在工位上做工时,动作娴熟,眼神专注,与一般工人无异。一件件红色黎锦长裙经她手下,一个个毛刺的裙摆便变得工整。
“我是……儋州人。”当阿美歪着嘴开口说话,用力挑眉、眨眼、耸肩,调动全身的力气一字一字地吐,人们才会注意到,她患有小儿麻痹症。
“阿美能到这个程度,非常不容易。”同为残疾人的制衣厂负责人老喜说,大概10年前,阿美父母便将她送到其在外地开设的培训学校学制衣。但学成后,因缺乏沟通能力,她的工作并不顺利。2022年底,老喜便将其接到他在琼中新开的这间制衣厂工作,“在这里,她除了有工资,还有五险一金,能进一步磨炼技术。”
“她非常努力,中午吃饭后会主动加班学习。”工友们介绍,阿美技术长进很快,如今还成了小导师。
“这个褶怎么打?”“这件衣服要用什么花纹的布料?”……车间里,不少人向她请教制衣技法。
阿美不只想当加工人,也想亲手设计出美丽的衣服。“这是阿美的作品。”工友们搬出一件丁香紫色的新中式连衣裙向海南日报记者展示。旗袍领、盘云扣、蕾丝面料搭配内衬……这是阿美花了许多个夜晚,上网自学打板、配色、剪裁,并自己设计、制作出来的,如今成了工厂的一件精美展品。
各界人士帮扶像阿美这样的残疾人士,让他们也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老喜透露,残联部门先后给予工厂40万元扶持。工厂目前有30多名工人,其中有十几名残疾人,主要生产黎锦和校服、行业制服。
“阿美,啥时候请我们吃席?”工作间隙,大家对她打趣道。经工友介绍,27岁的阿美认识了本地一位男青年,已于上月办理结婚证。
“父母之前怕我……养活不了自己,还怕我嫁……不出去。”阿美突然红了眼眶,努力张大双眼往天花板看。她说,如今的自己,终于可以不用让父母担心了。
当天,红毛镇就业驻站工作人员也来到工厂,和老喜商讨帮其招聘更多工人。“我们刚刚收获30万件的订单,今年需要增加至100名工人。”老喜说,在省残联和琼中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工厂业务发展迅速。
“下一步,计划让阿美这样素质好的工人逐渐参与一些管理工作,让她们发挥更大价值,同时也当好残疾人的榜样。”老喜表示。
(本报营根2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