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家的味道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视角:是安徽货车司机老田不远千里将海南菜运到家乡后的团圆;是环岛旅游公路乐东莺歌踏浪驿站聚集的人气;是在四川和海南寻找跨越时空的东坡文化魅力;是行走在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万宁琉川村感受乡村的和美善治;是在湖北恩施大峡谷的群山中,向往海南冬日的椰风海浪……这个春节,海报集团全媒体记者借返乡之机,以记者手记的形式记录家乡变化。
■ 本报记者 刘冀冀
老田,我更喜欢这么称呼他。
第一次爬进2米高的货车车厢,第一次坐在货车副驾驶的位置,睡不了一个囫囵觉……为了跟拍海南瓜菜出岛的全程,我跟着老田跨越2200多公里,从海南到达我们共同的家乡——安徽。
老田全名田磊,52岁,车龄已有29年。10年前,他第一次来到海南,运出去一整车的辣椒,七千元的运费刚好是三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打那时起,每年冬天老田都会往来海南十几趟,把海南的冬季瓜菜运往省外。
前几天,老田又接到了货主的海南订单,这也是他春节前的“最后一单”,将6万斤豇豆运到他的老家蚌埠。
于是,我有幸在春节来临之际,陪伴老田一路护送海南豇豆出岛,也见证他与家人的团圆。
2月4日凌晨1时20分,在崖州果蔬综合批发市场,我和老田在三亚会合,第一次见到陪伴他10年的“老伙计”,一辆长达17.5米的解放牌半挂式货车,一次可以运载30吨的货物。长途行车,寂寞和困乏是对每一位司机的考验。为了保持清醒,他找来了同村的小黄做伴,两人轮流驾驶,相互提醒。
经历了一番等待,2月5日凌晨3时,老田的货车通行琼州海峡,来到了彼岸的广东湛江徐闻。当天色露出了鱼肚白时,老田驾驶着大货车驶入广东茂名市高州市石鼓服务区,4个小时的驾驶时长到了,他要跟小黄交接班。两人一番洗漱,小黄进入驾驶室“上岗”,老田则一头钻进驾驶室后侧的卧铺。
到达广东肇庆四会市江谷服务区是当天的中午11时30分,因为同向而行,老田和几个同乡的货车司机提前约好在服务区汇合,他们如同变魔术般从车上端出锅碗瓢盆,就地支起简易炉灶。几瓣生蒜、一大碗红烧肉,再配上一张大饼,这是家乡的味道。老田和同行们聊聊路上的见闻,此刻,行车的疲惫被欢声笑语冲散。
这趟从海南到安徽的送货路,也是老田的回家路。为了货主如期交货的托付,也为了家人早点回家的嘱咐,老田和小黄几乎没有耽搁一点时间。
在这几天的归途中,老田的货车渡过了交通繁忙的琼州海峡,遭遇了高速公路上的大雨如注,熬过了数公里的拥堵,经历了20余度的温差变化。2月6日当货车稳当地停在了蚌埠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时,老田春节前的“最后一单”如期履约,他和家人“上落平安”的愿望实现。
送货到站后,老田迫不及待向蚌埠固镇县王庄镇双李村陆家组冲去。他一家五口人,妻子贤惠能干,三个儿女学业有成。全家人唯一的遗憾是聚少离多,无法相守。
在安徽农村,能供养三个孩子上学,并非易事。内向善良的老田,用一双手、一辆车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跑车数载、奔波劳碌,他没有半点埋怨,朴素的心愿是能再跑10年,供到孩子们都能结婚成家。
今年过年,老田又给家人带回了礼物——来自海南的豇豆、茄子、葫芦瓜、芒果、莲雾、杨桃……当孩子们蹦跳着、欢呼着接过水果时,当家人围坐一起品尝着海南蔬菜的滋味时,一路所有的风尘仆仆都得到了慰藉。
眼看着他们一家人团聚,给他们拍了团圆照,我才从蚌埠回到五十公里外的家乡淮南。
抱着好奇的心,我想在老家淮南的超市里寻找海南瓜菜。走进蔬菜区时,带着二维码的豇豆一下映入眼帘,捆扎的标贴上赫然印着一行小字“海南豇豆”,扫描二维码时弹出了海南三亚天涯区的产地,我感慨万千——老田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眼前。
在过去的十年里,皖琼两地之间的时空距离,被他们一次又一次用装着海南瓜菜的车辙填平。
想到这,我买了一把海南豇豆回家,在我的老家,品尝一口来自我奋斗地方的鲜甜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