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3月12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弦歌沧海滨
——苏轼海外诗概述

  ■ 甘生统

  苏轼从绍圣四年(1097年)六月十一日渡海登岛到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二十日乘船北归,在海南的三年多岁月里写下120余首诗(含残句)。这些海外诗作,不仅在他本人的创作生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古代诗歌史上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古体诗:

  追慕陶渊明的“和陶诗”居多

  古体诗是苏轼在海南期间写得最多的诗体,约100首,其中篇幅最多的是“和陶诗”,近60首。“和陶诗”是用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脚作诗)形式来和陶诗的诗篇。苏轼对陶渊明情有独钟,以为“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称赞其“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

  “和陶”是苏轼追慕陶渊明的一种重要方式。苏轼曾有遍和陶诗的打算,但最终只和了124首(王文诰说)。元祐七年(1092年)作于扬州任上的《和陶饮酒二十首》为其“和陶诗”之始。谪居惠州、海南期间,因自身遭际和世道艰辛,苏轼在精神上与陶渊明这位异代知音更接近,因而进入了“和陶诗”创作的高峰期。他在海南期间的“和陶诗”内容丰富,思亲、饮酒、劝学、劝农、赠别、悼亡、感时、抒怀、咏史等陶诗中的常见题材,都是“和陶诗”的主要内容。

  苏轼在保持陶诗基本品格的同时,赋予这些题材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时代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那些感悟人生、写实言志和咏史怀古的作品。晚年的苏轼,面对政敌的迫害、时局的动荡和生活的困厄,虽然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乐观、豪迈,但窘迫的现实和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带来的苦闷依然侵袭着他,生死、出处(出仕及退隐)、去就(离去或留下)等士大夫们思考的问题同样也困扰着他。此时,高唱“归去来兮”挂冠归隐的陶渊明及其诗作,自然就成了苏轼挣脱困扰的重要精神支撑:一方面,他钦羡陶渊明的人生选择,向往其采菊东篱的生活状态,将之作为驱除苦闷、实现自我突围的精神密钥;另一方面,受陶诗咏史、写实题材的影响,苏轼不断用陶式视角观察历史和现实,在评价史实和指陈时事中臧否人物、寄托怀抱。

  “和陶诗”之外的海外古体诗,以五言古诗居多,这些诗或写海南风物,或写闲居之趣,或写邻里亲情,或写美食饮馔,笔触时而清新、时而沉着、时而奔放、时而诙谐,充分显示出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五言古诗中的写景抒怀之作,如《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这是他登陆海南后的第一首诗作,该诗采用虚实结合手法,收放自如,“倒连沧海,变眩百怪”,奇思妙想联翩而出。

  近体诗:

  多从生活场景切入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在苏轼海外诗中所占比重不多,但其成就不亚于古体诗,其中七律最多,有13首。这些诗大多从某一生活场景切入,由此生发感慨、寄托怀抱,但感情基调略有不同:一类作品在达观中略有沉郁,如《次韵子由三首》《独觉》等;一类作品闲适中自带放旷,如《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尝,遂以大醉,二首》等;还有一类境界阔大,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等。最后一类作品想象奇特、感情饱满、笔力雄健,是苏轼“雄豪”类诗歌的代表,“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就出自其中。

  海外诗中的绝句只有寥寥数首,但大多耐人寻味,如“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这些诗句明白如话,但诗意浓郁,在东坡海外诗中有极高的知名度。

  苏轼一生创作诗歌2700多首,海外诗虽然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和那些传诵甚广的中期作品一样,创作于晚年的海外诗同样达到了“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语)的艺术高度。而且,居儋时期是苏轼学术、思想的大成时期。洞彻人生的智慧和贯通史哲的通达,使他的海外诗具有深邃的现实感、厚重的历史感之外,还有一种古旷的空间感和渺远的时间感。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副会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3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4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5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6版:起步即冲刺 奋战“开门红”
   第007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08版:教育周刊
非遗课堂 非一般的有趣
弦歌沧海滨
和流浪猫交朋友,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