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慧
中国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从内涵上看,实现“双碳”目标与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一致的,在“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我国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
“博鳌东屿岛近零碳示范区将作为探索城市建成区绿色降碳改造问题的微观模型,不仅为我国城市绿色降碳提供经验,也为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探索提供了优秀样板。”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长胡耀文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胡耀文表示,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改造建设,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显著成效。第一是促进了减碳降碳效益。根据全过程咨询团队对碳减排的测算结果,以2019年为基准年,博鳌东屿岛测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22万吨,开展示范区建设以后,这个排放量降低至470吨,整体的减碳效果显著,实现了近零碳运行。
第二是创造了极高的社会效益。通过集成多种创新降碳措施,进一步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升了蓝绿空间的减碳固碳能力,而且能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共同为实现近零碳目标而努力。
第三是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示范区全年可以生产绿电约3200万度,既能够满足示范区每年约1700万度的用电需求,还可以剩余接近一半的绿电进行上网,预计每年可以储备约7720吨负碳。目前,东屿岛上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场馆都实现“绿电”供应,这也为会展产业提供了示范经验,为海南乃至中国更大范围地推广“绿色办会”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是形成了城市建成区绿色降碳改造的新经验。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已形成一套“建、管、运”运行流程和实施路径,可以作为探索城市建成区绿色降碳改造问题的微观模型,为我国城市绿色降碳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在既有建筑节能降耗方面取得的经验非常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胡耀文说,示范区通过既有建筑的绿色化节能改造,降低了20%的能源消耗,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意义。比如在既有建筑中集成应用光伏一体化、储能等技术,这对于以后城市公共建筑如何降低能耗起到启发作用。同时,示范区安装的光伏一体化充电桩设施,对老城区如何实现嵌入型改造提升基础设施也积累了经验。(本报博鳌3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