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02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首创上楼养殖模式,去年产值增长42%
鱼虾“上楼入池”渔民“下船进厂”

  ■ 本报记者 刘梦晓

  3月31日,位于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的海南海王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王星公司)养殖厂房内,十多个蓝色海水养殖池整齐排列,数不清的石斑鱼苗游弋其中。

  鱼虾不入海,反倒在“楼里游”,这样的景象在园区里并不罕见。作为我省首创上楼养殖模式的园区,冯家湾产业园持续探索更多渔业品种进入车间养殖、育苗的经验,为近百名渔民提供就业岗位,新质生产力正在这里加快培育。

  “经过技术攻关,我们取得了新突破。”看着满池的鱼苗,海王星公司副总经理郑培高兴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技术突破使石斑鱼苗不仅实现了全人工工厂化繁育,出苗率还提高了5倍。不久前厂房产出的80万尾石斑鱼苗,更是以每尾1.6元的价格出售,产值达到128万元。

  记者了解到,种苗问题一直是石斑鱼养殖行业的痛点,依照传统的露天养殖方式,平均出苗率不足10%。现在在海王星公司的养殖厂房内,出苗率达到了60%。

  如何实现出苗率大幅提升?“这源于园区提供的可控可调的养殖环境,以及公司不断谋求技术力量的双重加持。”郑培介绍,在冯家湾产业园,室内工厂化育苗打破了传统育苗方式,将过去不可控的自然环境变成了人工可调节的环境,大大降低了复杂环境对鱼苗生产的制约。

  “不仅如此,室内育苗环境采取的是恒温,园区的海水取水工程更是能供给净化后的优质海水,有利于种苗的生长。尤其是室内不刮风下雨,为种苗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郑培说,目前公司培育的石斑鱼苗大多销往海南各市县,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冯家湾产业园管委会出面牵头,给公司育苗带来更多技术支持。海王星公司总经理洪宜展介绍,公司入驻之初,也曾因繁育技术不成熟,出现过第一、第二批种苗出苗率不太理想的情况。

  在管委会牵线搭桥后,公司跟海南大学等单位合作,技术人员刻苦钻研、突破技术难关后,第三批出苗率有了显著提高,达到了目前的成果。

  “具体来说,就是对水温、溶氧、PH等关键参数实时调控,使得鱼苗各阶段发育都在最舒适环境。”洪宜展说,今后公司将加大科技力量投入和人才培养,加强海洋经济生物新品种和良种开发,以种苗业为核心,着力发展现代渔业、数字渔业、休闲渔业,构建“海陆接力”等新型养殖模式。

  冯家湾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林尤郁告诉记者,如今,入园企业育苗存活率最高达到七成,入驻的养殖户育苗存活率也从传统的50%增长至80%。上楼养殖模式有效地推动水产养殖户、水产企业树立起健康绿色养殖理念,提高水产企业竞争优势,有利于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目前,园区已经成功在车间养出东风螺、南美白对虾、老鼠斑鱼、海葡萄、海马等十多个种类。2023年园区完成产值5.47亿元,增长42%,有力助推了文昌市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本报文城4月1日电)

  (更多报道见A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海南向新——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系列报道⑥
   第003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中国新闻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世界新闻
   第008版:教育周刊
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 当选总统普拉博沃会谈
哎岬湖畔的“变”与“新”
研究部署巡视巡察、燃气安全和基层减负等工作
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作
刘小明会见越南计划投资部部长阮志勇
鱼虾“上楼入池”渔民“下船进厂”
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