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02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纸乡书来万里
赵孟頫笔下的东坡形象。资料图

  ■ 阮忠

  苏轼一生多次去过京口(今江苏镇江)。他晚年北归时路过京口,在金山寺写下那首著名的六言小诗《自题金山画像》,对自己一生作了总结。此前,苏轼在熙宁七年(1074年)去过京口两次:当年正月,身为杭州通判的他去京口赈灾,在京口待了近半年;十月去密州任太守,路过京口,未作久留。

  京口在历史上负有盛名,相传三国东吴孙权在此置京口镇,隋朝时改置润州,相沿至北宋,京口更名镇江府,今仍称镇江。苏轼到京口后收到来自家乡的书信,不觉顿生乡愁,于是填了《蝶恋花·雨后春容清更丽》这首词。词前小序特别说明“京口得乡书”。这一年苏轼近40岁,距他于熙宁元年(1068年)回乡安葬父亲、守孝后还京已五年有余。词中所说的这封乡书不知作者是谁,但唤起了东坡的怀乡之情。他提笔在词中写道:

  “雨后(一作‘过’)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苏轼这首词写在雨后,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也写在雨后。柳词开篇将“潇潇暮雨洒江天”描述为“一番洗清秋”,让人想到苏轼说的“雨后春容清更丽”正是雨洗的结果,雨洗春色更加亮丽,催苏轼因春色而生乡愁。《蝶恋花·雨后春容清更丽》这首词下阕的“一纸乡书来万里”,又是乡书启愁。离人的幽恨常因离别的时间长、空间距离远更为凝重。南唐李煜有词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北宋欧阳修有词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苏轼看远方的北固山三面环水,江水平静流淌,就像“碧琼梳拥青螺髻”。这句词通过比拟的手法,描绘碧如琼玉的江水轻轻梳理着如青螺髻般的北固山,充满柔情和温暖,而他内心的乡愁却洗不能消、驱不能去。

  北固山是京口名山,相传三国东吴孙权为联蜀抗曹,在险峻的北固山上设宴邀请蜀主刘备观赏浩浩长江,刘备望江兴叹。北固山闻名遐迩,还有赖于南宋辛弃疾的两首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即《南乡子·何处望神州》和《永遇乐·千古江山》。那时,辛弃疾欲抗金报国而郁郁不得志,在这两首词中分别愤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感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空有壮怀。苏轼不像辛弃疾那样,经历过山河破碎的痛苦。他看到北固山,没有回望历史,而是把它与长江融为一首曼妙的歌,江水情深,反衬苏轼难言的怀乡情思。

  苏轼说,万里乡书问他何年真个成归计?他没有回答,只是委婉地在词中写道:“白首送春拚一醉”,以酒醉掩饰思乡却不能还乡的痛苦,酒浓愁亦浓,然后又说“东风吹破千行泪”,用千行泪揭示内心的痛苦,无言胜有言。

  苏轼于嘉祐元年(1056年)和弟弟苏辙随父出川赴京应试,此后只回过两次故乡:一次母亲程夫人病故,回乡奔丧;第二次是父亲苏洵死于汴京,他和苏辙扶柩回乡安葬。此后,苏轼没有再回乡,死后葬在河南郏县的小峨眉山。

  苏轼有名言“此心安处是吾乡”,但四川眉山是他的根,《蝶恋花·雨后春容清更丽》这首词流露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海南向新——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系列报道⑥
   第003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中国新闻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世界新闻
   第008版:教育周刊
社会思考在校园热起来
一纸乡书来万里
“宝藏课程”为课堂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