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5月8日讯 (记者习霁鸿)5月8日,海口市“六水共治”重点项目——海口临空经济区水系整治工程(以下简称临空水系工程)一期一标段顶管工程全线贯通。据介绍,作为项目的重点控制性工程,顶管工程施工风险最高、难度最大、资源投入最多,其完工将为整个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空水系工程的顶管工程自2022年6月开始施工。顶管总长3675米,结构形式为直径4.7米、3排平行的混凝土顶管,分两段顶程六次顶进,单次顶进距离最大625米。
8日,海南日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28米深的地下被“开膛破肚”,可以容纳4个成年人并排站立的大直径顶管一眼望不到底。项目建设方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海南(海口陆域)支部书记杨清泉介绍,该顶管为目前国内直径最大的地下顶管施工项目。
“大直径、长距离、深覆土,项目这三个特点显著增加了施工难度。”杨清泉说,近2年时间里,该项目部不但千方百计克服了困难,采取的新方法、新技术还获得了多项专利。
以运土为例。随着顶管在地下步步推进,产生的渣土需要及时清运。然而,该顶管总长度达3675米,最长的一段长达625米,如果依靠轨道电瓶车清运的老方法,清运车必须每次从头走到尾,运输距离长,效率不高,也会拖慢顶管施工进度,甚至影响施工安全。
项目团队通过与公司部门协同联动,研发了隧道运土车举升移位系统。即采用2台电瓶车分段运土,缩短电瓶车运送距离,减少单次单车运土时间,有效提升排渣效率。
“1台电瓶车在装渣土时,另1台在顶上等待。第一台装完沿轨道出顶管,另1台从顶上下来继续装第二车。就像是两列火车,会共用一段轨道,在一个点又会分开。或者也可以想象成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式。”项目经理部主办技术员王时雨解释。
王时雨介绍,该方法在大直径长距离土压平衡顶管行业上,打通了因运输距离长导致效率低下的技术壁垒,目前已取得发明专利。
再者,泥水平衡顶管在遇到岩石后极易造成堵管,对泵及管道等设备磨损严重,排查困难,且工效降低明显。针对该难题,项目团队研发出一种排泥管道过滤装置,目前也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最难的部分完工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效率,争取早日完成既有工作面施工。”杨清泉介绍,临空水系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解决临空经济区美兰机场南侧区域雨水堆积问题的重要水利设施枢纽,可以提高美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的防洪排涝标准,减轻美兰机场一期排沟的排洪压力,保障美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的排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