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子仪
插花尖岭下,万泉河岸边。扎根琼海市石壁镇南通村39年的乡村医生凌家范,是“村里的120”。谁家有需要,一通电话,他就背着医疗箱赶来。
“最近脚痛又加重了吗?我一会过去看看。”5月16日上午9时许,61岁的凌家范如往常一样,洗净双手,在南通村的卫生室刚坐下,村民蒋德贵的电话就过来了。
南通村卫生室位于村口的半山坡上。就在这里,凌家范一守就是39年;陪伴他的,除了门口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还有这里淳朴的苗族乡亲们。
穿着白大褂、背着医药包,凌家范骑着摩托车来到蒋德贵的家里,他认真地为蒋德贵测了血压,详细询问最近服药、饮食、作息等情况后为蒋德贵扎了一针,并用苗语叮嘱说:“尽量少走动,有不舒服的地方随时联系我。”
回溯伊始,凌家范为何会来到这个深山村庄?
1986年的海南疟疾肆虐,处在深山里的石壁镇南通村更是重灾区。彼时刚从琼海卫校毕业的凌家范听从组织安排,来到了南通村。“村里此前没有乡村医生,大家出门看个病需要走四五个小时到镇上。”凌家范回忆,那时,卫生所都是用简易的木板搭建的。
刚来到南通村,凌家范还面临一大难题——语言不通。南通村大多是苗族人,但生于琼海市塔洋镇的他不会讲苗话。为此,不善言辞的凌家范主动和村民们学习苗话。如今他已经可以很流利地切换普通话、海南话、苗话,无障碍与村民沟通。
春去秋来,一袭白褂走村串户,凌家范也见证了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过去给病人家访,天晴一街土,下雨满街泥。”凌家范回忆。如今呢?村卫生室成了标准化卫生室,还配备了健康一体机,可以测量血压、胎心、做心电图等等。
受凌家范的影响,他的一对儿女毕业后也来到石壁镇卫生院工作,女儿还时不时回到南通村卫生室帮忙,“父亲从医时对病人的态度,勤勉好学、认真钻研的劲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乡亲们对父亲那种亲热和尊重,也让我们对这份职业越发热爱。”
已经有三个孙子的凌家范,皱纹爬上了脸,但工作依旧忙碌。南通村村卫生室只有凌家范一位常驻医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靠他一个人操持。他说,“只要村民们需要我,我随时都会赶到!”
(本报嘉积5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