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梁君穷 李梦楠
面对拆和留、新与旧的矛盾,保护与开发如何抉择?文化记忆如何“唤醒”?千年古城又该如何“焕新”?
5月31日,主题为“海上丝绸之路与崖州古城保护开发”的2024崖州文化研讨会在三亚举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崖州古城守古韵、传新声之道。
传承历史的古城
一座古城,是一个城市的气韵所在,也是一个地区“活的”历史记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连接着乡愁乡韵、文化情感。
位于三亚市崖州区崖城村的崖州古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是中国最南端的古城,分布着文明门、古城墙、少司徒牌坊、崖城学宫、广场及两侧民居建筑等众多古建筑。
对老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深度,考验的则是城市建设者、管理者的能力水平和文化素养。如今,一些地方过度开发,使得不少“老街区”沦为单纯的“吃喝玩乐一条街”,使得名城名镇变了味。
“城市所依存的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最珍贵财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在研讨会上提到,标志性建筑遗产是形成古城风貌的第一景观与空间氛围,在保护与开发中做到“修旧如旧”是第一要素。
与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曾主持海口骑楼老街的修缮。在“修旧如故”的整体规划思路里,修缮团队根据600多栋骑楼的不同现状分类分级施策,通过保存式、恢复式、再生式3种修缮方式,既让现代商业和生活模式在老街里“扎根”,又能整体延续骑楼老街原有风貌、保留街区肌理。
崖州古城的规划中应如何守住古韵呢?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顾问、原副总规划师郝之颖认为,崖州古城不仅仅是一个古城概念,而且是一个空间集合概念,周边的水南村、保平村、保岗村,及山区雨林和海洋文化等等,形成一个历史文化要素的集合体。
因此,守住崖州古城的古韵应从整体上对周边古建筑、古村落进行保护。近年来,三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作出了一系列努力,对历史名村、历史古建筑进行保护。
留住生活的古城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水电燃气设施改造困难……“改善生活需求”与“原真性保护”的矛盾,这一摆在众多老街古镇面前的难题,如今也是崖州古城保护与开发亟须解决的问题。
“怎样在保护中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古城保护带来的成果?这个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研讨会上,三亚市崖州区委副书记、区长童立艳讲到一个故事,崖州古城一位居民曾对她提到,因为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求,家中老宅子不能拆了重建,一家人只能住在老宅子里,甚至影响到了孩子婚恋情况。这样的情况在当地还有不少。
对古城保护与开发,不仅要考虑城市文化的传承、历史记忆的保留,也要满足老百姓对便捷、舒适现代生活的需要。
对此,常青表示,城市更新需从除旧布新走向因旧为新、与古为新,即适应性再生。适应性再生并非动辄推倒重来,而是注重运用好“留改拆拼”的空间策略。
此外,多位与会专家也提到,在古城的保护与开发中须警惕居民的“流失”。在大拆大建的更新模式下,一些历史街区只保留了“躯壳”,出现街区“绅士化”“空心化”的现象,老街遭到破坏的同时,也丧失了滋养传统民风韵味的土壤,导致人气和活力不足,甚至成为冷冰冰的“陈列馆”。
“公共场所、街道生活,在未来更新改造中不能当成一个负面的东西铲除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何依提到,在走访崖州古城的过程中,居民在公共场所围在一起,喝着椰子汁聊家常的场景令她感动,这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延续性,而街道上生活着的商贩、居民,也体现出古城的活力与生机。
面向未来的古城
不可否认,保护传统风貌是历史文化古城的首要任务。但是,单纯地把老街“围”起来、“关”起来,却不能真正发挥出古城的价值,也无法让古城真正“活起来”。
实际上,保护和利用不是有你无我的单选题,而是要“鱼”和“熊掌”兼得。如果能在改造中延续历史街巷的风格,创造尺度适宜的开放空间,引入适配的商业元素等,也能打造出宜居宜游、汇古融今的整体效果。
面向未来,在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之下,海南的文旅产业需要更有活力的产品供给。全国各地的优秀案例可供给崖州古城借鉴,如苏州的平江路,历经千年,格局格调始终不变,风华依旧,网红店从老宅中开出来,评弹声与吉他声遥相呼应,烟火气与文艺范相得益彰。
协调保护与开发,更需注重从“物质更新”向“内容载入”转化。浙江工业大学钱塘江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以栋认为,崖州古城在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古城历史文化、形态进行全方位的梳理,通过激活历史文化基因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无论是怎样的开发,崖州古城都不能抹去了历史原貌,拆散了文化骨架,这是与会专家的一致看法。实际上,多年来崖州古城早已沿着这一路径前行,每到假期,打柴舞、崖州民歌便会在崖城学宫等地展演。
思考古城的未来,多位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科技的力量。孙以栋提到要加强数字科技赋能再现历史文化场景;蔺宝钢也认为,当下的科技文化为古城镇文化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新的视觉语言。
向外观察,可以看到拥有1300多年建镇史的乌镇,站在“互联网+”与“智慧城市”的风口,正在经历一场古韵与科技触碰产生的蝶变。向内思考,能够清晰感受到崖州古城不远的崖州湾科技城正在兴起,将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科技的创新力量。
只有真正挖掘当地文化,做到守正创新,方能真正协调好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实现古风古韵与烟火气息和谐共生,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本报三亚5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