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媛艳
三亚育才榴莲基地,“久美”“久彩”等5个西瓜新品种硕果累累,我省新植榴莲林下夏季西瓜种植探索传来佳音;
崖州坝头基地内,“京粳香8号”粳稻新品种在琼首次种植亩产突破1100斤,有望填补琼岛粳稻推广种植的空白;
陵水黄鳍金枪鱼海上养殖示范基地,首次实现黄鳍金枪鱼人工产卵,人工繁育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
种业,我省首个突破百亿产值的未来产业。胸怀“国之大者”,海南坚持“向种图强”,全力打造种源科技创新策源地、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种业对外开放合作高地,着力培育发展现代种业产业集群,推动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
科研:良种选育佳音频传
5月31日,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我国首个室外大田条件下周年全时、多盐度、规模化耐盐碱水稻专业化科研试验基地内,52个耐盐水稻新品种、185份新材料和510份新组合,正在不同盐度的水田内开展耐盐性精准鉴定。鉴定区里,稻穗甸甸,科研人员即将迎来新收获。
“中心相关单位已累计审定耐盐碱水稻品种11个,在中度盐碱地种植最高亩产达580.06公斤;培育的耐盐杂交稻新品种‘菁两优3261’兼具耐盐性好、米质优、抗性好等优点,即将成为南方滨海盐渍地主导品种;创制鉴定出全生育期耐4-6‰盐胁迫杂交稻亲本43个。”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范小兵说。
如今,一批饱含科研人员辛勤汗水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陆续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东北苏打冻土盐碱地、滨海盐碱地、中部次生盐碱地、高寒地区盐碱地、河套平原盐碱地进行示范种植,不断刷新盐碱水稻高产新纪录。
民以食为天。海南坚持科技引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育种创新,持续集聚创新资源,建成全球最大的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全国第一个生物育种专区投用,科技城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全国近0.4个百分点;加快种业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吸引33家科研机构,设立8个院士工作站、2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汇聚29个省部级及以上科创平台,琼岛着力推动“南繁硅谷”建设,全力打造种源科技创新策源地,助力中国粮用中国种。
“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入园科研机构选育的耐盐碱大豆新品种平均亩产超过300公斤,远超当前大豆我国150公斤和美国225公斤的平均亩产;先后成功实现杂交水稻年亩产3000斤、4000斤攻关目标,刷新我国热带地区水稻种植新纪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有关负责人说,园区2023年新增授权数同比增长49%,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31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7.6亿元。
特色:水产南繁持续上新
平均全长1.9公分的小身形,通体透明偏红,一群群小鱼苗正在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的人工孵化池内畅游。
“这批鱼苗可是工厂化人工孵育的红九棘鲈,目前已向100多家个体及企业供应受精卵。”海南大学海洋生物与水产学院副教授文鑫说,红九棘鲈是一种名贵的石斑鱼类,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外所销售的商品鱼均来自野生捕捞,因苗种稀缺,养殖商品鱼仍未见上市。在冯家湾专项课题的支持下,该团队携手企业突破红九棘鲈的人工繁育技术,初步掌握该鱼人工驯化、亲本营养强化和性腺生殖调控、工厂化育苗等技术,此举不仅可以稳定为市场供应新品种苗种,也有助于石斑鱼养殖业的多样化发展。
“红九棘鲈鱼卵每公斤售价可达12万元,鱼卵、鱼苗供不应求,今年计划销售50万尾鱼苗,覆盖国内80%的种苗市场。”在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海南蓝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有铭正带着工人加快优质种苗的繁育,同步启动全国水产引种育种中心乐东基地建设,强化名贵鱼类的引种、育种、保种工作。
一个好品种,可以撑起一个产业。
在位于陵水的国内首个黄鳍金枪鱼海上养殖示范基地,重力式圆形深水网箱内养殖的超过千尾的黄鳍金枪鱼,正从远洋“游”向百姓餐桌。
“目前企业正在扩建黄鳍金枪鱼海上养殖示范基地,增设现代化装备,力争明年黄鳍金枪鱼养殖规模突破一万尾,稳定市场供应;发挥陵水海湾渔港及文罗产业园优势,围绕全产业链,引入金枪鱼食品和精深加工等项目,打造集金枪鱼产品交易、冷链仓储、精深加工为一体的三产联动交易中心;同步以黄鳍金枪鱼为吸引物,打造集旅游观光、美食盛宴、文旅展示等为一体的海上渔业综合体,推动渔业产业升级。”陵水黎族自治县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晖说,企业携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国内率先突破黄鳍金枪鱼网箱养殖技术,今年人工繁育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海南海洋生产总值在11个沿海地区中增速最高,渔业等成为海南优势海洋产业,蓝色经济正成为海南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围绕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的发展目标,我省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前提下,全力推动水产种苗繁育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培育壮大海洋高技术产业和耕海牧渔打造“蓝色粮仓”。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执行院长邵长江表示,围绕国家食物安全保障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南繁水产领域,该校充分发挥海南生态、资源、政策等比较优势,强化学科深度融合,组建交叉创新大团队,开展良种创制、智慧养殖、绿色加工等关键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产品创制,建立了热带水产种质创新体系,培育金鲳鱼、东星斑和南美白对虾等一批热带水产新品种,构建“保育测繁推”一体化示范,引领热带水产种业转型升级,服务“蓝色种业”种源自主可控;开展远海岛礁海域海洋牧场鱼类相关养殖技术的研究,推进深海网箱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构建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及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的“深蓝渔业”工程,服务“蓝色粮仓”建设。
产业:种业规模不断做大
“我们今年给100多家种业公司赋能核心产品007的性状,种业CRO业务有望达到2000多万元。”隆平生物有关负责人给海南日报记者报喜,该企业2019年从科技城开启创业之路,短短5年,从1000万元启动资金发展到目前估值近50亿元,新建的总部大楼即将封顶。
隆平生物的“蝶变”,是我省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海南坚持“向种图强”,着力培育发展现代种业产业集群,招引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落户,孵化一批“领头雁”“独角兽”企业,形成良好产业创新生态,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园区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创新链布局南繁、深海产业链,中种集团、国投种业、大北农、隆平生物等3037家南繁产业类企业先后入驻,其中全国商品种子销售总额20强企业中已有8家入驻,多家企业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6项生物安全证书。”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有关负责人说。
培育未来产业,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海南发挥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开放优势,加强要素保障,探索细分赛道,加快将研发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2023年海南南繁产业产值已突破120亿元,立足‘种源+种业+种市’,全省培育认定15家南繁种业CRO主体,设立国内首支专注南繁育种的政府引导投资基金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出台系列政策支持阵型企业、新品种培育等南繁水产种业活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何琼妹说,今年海南将以三亚、文昌等种业园区为重点,鼓励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投入种业,推动资源、人才、技术、资本深度融合,加强种业龙头企业引进,做大一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做强一批本土优势企业,做精一批南繁种业CRO企业,推进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三亚5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