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和美乡村“海南样板”

  ◀上接A01版

  昌江乌烈镇乌烈村村民钟慧是一名相对稳定脱贫户。“乌烈就业驿站的工作人员帮忙联系了劳务带头人,平时周边有种植、摘果的农活都叫我去干,收入也很可观。”钟慧说,现在家里的经济情况有所改善,一边挣钱还能照顾家庭。

  抓产业、稳就业,群众增收就有了保证。我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模式、调整产业发展结构,5个脱贫摘帽市县如今已形成“一主两辅”的主导产业,2023年带动脱贫人口13.46万人,人均增收4880元。

  兴产业——

  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我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好生态就是“金饭碗”,这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有着十分生动的注脚。这座五指山深处的黎族村寨,由于山多、地少,产业发展一度滞后,老乡们曾调侃自己“穷得只剩下山和水”。

  不能捧着“金饭碗”却饿肚子!依托好资源、好生态,毛纳村努力走出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围绕做精做优茶产业,2023年毛纳村全村茶叶种植面积约2300亩,其中新增面积为500亩,茶青收入270万元,茶产业平均每年为每户农户带来近2万元的收入。依托大叶茶等产业,古老黎村用短短几年实现了脱贫摘帽。

  村里还与有关机构共同编制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一批“茶旅融合”项目陆续落地。据统计,2023年至今年2月,毛纳村累计接待游客23.44万人,同比增长233.69%,实现旅游收入1172.24万元。

  一片茶叶,让毛纳村的“青山”变成“金山”。一块冲浪板,则激起了万宁日月湾周边乡村发展的“大浪花”。

  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湾资源,万宁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在日月湾附近的田新村,冲浪俱乐部、特色民宿、商超、餐饮店、服装店等商业配套逐步成型,给当地村民提供不少就业机会,经济收入也大幅提升。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产业也面临从“有”到“优”的提质升级。渔业作为海南的支柱型产业,力度最大的转型也来自这里。

  近年来,我省克服近岸养殖清退阵痛,因地制宜推动渔业发展“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渔业产值从2018年的28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17亿元,增长82.7%,养捕比由3:7优化为4:6。

  除沿海地区,在我省内陆各市县正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向“立体式”种植养殖转型,推广林药、林菌、林茶、林苗、林禽、林蜂等套种套养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产业转型,需要更多融合发展。2017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共享农庄。五指山方诺寨雨林共享农庄、白沙五里路茶韵共享农庄、儋州嘉禾共享农庄、陵水疍家海上渔排民宿……如今,一座座“农”味独特、联农带农效果明显的共享农庄,正不断将“流量”变成“留量”。通过发展共享农庄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海南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促和美——

  美丽乡村“颜值”“气质”俱佳

  行走海南,一幅幅海岛和美乡村“新画卷”不断映入眼帘。

  走进三亚市天涯区水蛟村,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道路宽阔整洁、民居错落有致,河流碧波荡漾。一个个农家小院被村民打造成咖啡店、生态农庄等,在扮靓乡村景色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扇“致富窗”,为水蛟村注入发展新活力。

  这样和谐的景象,在海南各地并不鲜见。穿过海口永兴镇儒张村的古村门,沿着火山石路前行,一路绿意葱葱。村里的小广场边上,是村民黄境山的家——火山石垒砌的围墙、明净的窗户、整洁的庭院、生机盎然的花卉绿植,处处彰显着主人的勤劳。

  “在政府引导下,大家清理了庭院破旧的水泥地板,铺上了火山石。”打扫完庭院,黄境山还特意打扫了家门口的村道,“村子变美了,大家日子更舒心了”。

  坚持环境治理和乡风治理并进,我省推动乡风文明由“景美”向“德美”延伸,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美丽乡村的发展,要靠一系列的村规民约和制度去规范,需要激励更多村民关心村务,主动配合村庄管理。”水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国效说,村里开展了乡村治理“积分制”积分兑换活动,村民积极参与卫生整治等活动,就可以获得积分,能兑换大米、油、鸡蛋等相应物品。

  “活动开展后,村民‘赚积分’‘比积分’的热情高涨,对村庄的发展更关心。村里现在的环境卫生情况比过去好了很多,里子变好了,面子更美了。”董国效说。

  从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和美乡村风景线,到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新手段,我省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稳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以治理有效为乡村振兴增色赋能。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累计建成农村卫生厕所125.98万座、普及率达99.3%;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5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乡村治理积分制应用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家庭户参与率达85.2%。

  村庄更美、产业更兴、乡风更文明,我省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诗与远方”。身处其中的村民,也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海口6月6日讯)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深读·海南
   第006版:陵水新视野
   第007版:新海垦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世界新闻
   第011版:文化周刊
   第012版:文化周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广告
   第016版:广告
海南自贸港 外资企业圆桌会举行
生态旅游,风景这边更好
陵水渔港经济区 入选国家级试点名单
用文化赋能茶产业,让大叶茶生命力更旺盛
我省继续开展“厅(局)长接话日”活动
“多溜达”找到问题关键推动问题解决
沈丹阳会见古巴共产党省市委领导干部考察团
打造和美乡村“海南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