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AI换声成了AI“偷声”

  ■ 戴先任

  郭德纲飙英文说相声、赵本山用流利的英文演小品、外国歌星泰勒·斯威夫特操着一口地道的中文接受采访……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网上“克隆”他人的容貌、声音已非难事,相关纠纷也屡见不鲜。前不久,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开庭宣判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明确认定在具备可识别性的前提下,自然人声音权益的保护范围可及于AI生成声音。(6月15日《法治日报》)

  没经授权,将他人的声音AI化,可能侵犯他人的声音权。《民法典》第1023条第二款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规定,防止其被混淆、滥用、冒用、不正当使用。特定的声音除了有身份识别、人格属性外,还具有经济价值的属性。

  在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中,原告殷某发现,一款名为“魔音工坊”的App将其声音AI化后以“魔小璇”的名义对外出售牟利,其中仅一位名为“小禾侃剧”的用户,就发布了119部使用“魔小璇”配音的作品。而几名被告都矢口否认侵权,声称获得了合法授权。法院经审理认为,因被告某软件公司系仅使用原告殷某个人声音开发涉案文本转语音产品,该AI声音与原告的音色、语调、发音风格等具有高度一致性,能够引起一般人产生与原告有关的思想或感情活动,能够将该声音联系到原告本人,进而识别出原告的主体身份。因此,原告声音权益及于涉案AI声音。法院最后判决,北京某智能科技公司、某软件公司向殷某赔礼道歉,北京某文化传媒公司、某软件公司向殷某赔偿损失共计25万元。

  AI换声等AI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带来“双刃剑”效应。所以,对于AI换声、AI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新业态新技术,要明确划清应用边界,不能忽视了对声音权、人脸信息等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要更好保护声音权等公民合法权益,除了需要加强司法保护等,还要加强普法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声音权也是不容侵犯的合法权利,从而增强法律素养,尊重他人的声音权。网络平台则要加强管理,对侵权视频采取下架等处理。此外,还有必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侵权赔偿责任,完善监管机制等。

  自然人的声音,也属于法律保护的范围,他人不得侵犯。声音权不能成了人格权保护的盲区、死角。规范网络上正火爆的“AI换声”,需要法治“强音”、监管“强音”,让“AI换声”不能再任性地偷走他人的声音。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观点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07版:世界新闻
   第008版:自贸港影像志·地理海南
练真功夫 成大境界
别让AI换声成了AI“偷声”
以欢乐为媒,打好节庆经济牌
短视频要防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