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毓慧
对于不少热爱运动的人群而言,夏日运动后,如何及时、科学地给身体补充水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健康课程。
“若补水不当,会引发诸多健康问题,比如一般人群可能会产生睡眠障碍,对于慢性病患者,可能会诱发水肿或血压升高等。”采访中,海南临床营养科医生剖析了一些补水“误区”。
适量补充电解质
为身体“充电”
在海口海甸岛,年近六旬的李老伯在数年前患上了糖尿病,好在他平时饮食注意控糖,再加上坚持散步及慢跑,病症控制得较为稳定,但近期血糖出现上升迹象,夜间睡眠时会有口干舌燥等不适感,为此,他感到有些困惑与苦恼。
原来,这段时间以来,李老伯每逢傍晚运动锻炼后,就会去买瓶电解质水解渴。不曾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小疏忽,险些加重病情。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符杨浠介绍,电解质水含有无机盐类物质,能为人类机体补充水分以及维持内环境稳定,但是,商家为了提升产品口感,往往会在电解质水中添加少量糖分,糖尿病患者如果过多摄入这种电解质水,容易导致体内血糖浓度持续偏高,引发身体不适。
符杨浠认为,人体汗液中含有0.3%至0.7%的电解质,主要是钠离子与氯离子,而每个人对电解质的需求量并不相同,打球、健身以及在高温环境作业的人员等很容易流失大量的汗液,导致机体内的水分与电解质失衡,适当饮用电解质水有助于帮助身体快速恢复电解质平衡,还可以刺激肠胃蠕动,提高食欲与消化功能。
“过量摄入电解质水,会引起体内电解质失衡,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符杨浠提醒。
大口灌水
加重身体负荷
身体暴汗,需要及时补水,但并不意味着喝水越多越好。
“无论是高强度运动(劳动),还是低活动量,饮水都要尽量做到少量多次。”海口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徐超介绍,成年男性在低身体活动量状态下,每天的水摄入量应为1700毫升左右,女性略少,为1500毫升左右;随着身体活动强度增加,就要相应增加水摄入量。
“之所以不提倡大口灌水,是因为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可能会造成体内的血浆渗透压降低,增加排尿,导致肾脏负荷过重,不利于机体复苏。”徐超介绍,在临床治疗上,提倡肾结石、尿路感染以及高尿酸血症等患者多喝水,可以有效预防泌尿系统结石形成,减轻尿路感染,降低血尿酸水平。但对于患有慢性肾病、心脏病及肝功能异常的人群,补水需谨慎,一旦水摄入量过多,容易导致慢性病病情加重。
“选择温热不烫口的水温最适合,尽量不喝冰水、热水。”徐超提醒,不要等到身体暴汗,或是口渴难耐了才补水,建议大家在高强度运动(劳动)前多补水,这样能帮助身体在运动后更好地摆脱疲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