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8月15日电 (记者杨绍功 董雪 杜一方)上海徐汇,“私家花园”融入街巷公共空间,引得许多人冒着酷暑打卡拍照;江苏苏州,家门口空地被改造成小园林,市民休闲健身有了好去处;河北石家庄,“文化客厅”嵌入十字路口,吹拉弹唱声中市民乐享多彩生活……
近年来,许多大城市以口袋公园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展绿地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城市。如今许多城市为市民解锁了“公园自由”,“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见缝插绿,绿色空间持续拓展。牌楼弄是苏州市姑苏区的一条老街巷,长不过50多米、宽不过五六米。地方不大,但居民住户不少,人们常将家里的花摆到弄堂里美化环境。园林部门发现了居民的需求,在小巷口规划建设了口袋公园。月门旁、花丛里,休闲桌椅散列,市民在花丛中或坐、或站、或走,好不惬意。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城市绿化处有关负责人说,苏州因地制宜、因路制宜见缝插绿,每个口袋公园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这不仅增加了绿地空间,也丰富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口袋公园建设,到2025年底,苏州预计新增和改造城市绿地1200万平方米。
近年来,随着江苏重点加强“乐享园林”民生实事建设、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和“公园+”创新实践,越来越多家门口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经过见缝插绿,变成适合公众日常休闲、娱乐的口袋公园。
——注重需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石家庄二中润德学校门口近期增加了两处口袋公园。原本杂草丛生的地方被清理平整,设置了休闲广场、乒乓球场、健身步道,还铺上彩色塑胶地面,让孩子们可以嬉戏玩闹。市民们对记者说,各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休闲娱乐的方式,口袋公园常常充满欢声笑语。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河北省的口袋公园建设充分考虑周边群众实际需求,切实满足适老化、适儿化等场景人群需要。石家庄市积极探索“公园+体育”模式,在口袋公园中配建柔性步道、体育健身及服务设施,增强全民健身参与感,满足市民多样化使用需求。
——共治共享,人民城市跃然日常。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吴兴路路口,建于1928年的法式风情“丽波花园”拆掉了围墙。这座历史保护建筑的风貌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市民眼前,曾经深藏在花园里的喷泉,也变成了临街景观。
像这样打开封闭绿地,转变为市民走得进、看得到、摸得着的生态空间,已成为上海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截至2023年底,上海已建成400余座口袋公园。“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新建、改建更多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在人民城市建设中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收获了市民的好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已进入城市更新重要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正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口袋公园聚焦周边群众需求适配服务设施,将在群众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营造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